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天,早报刊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中日经贸关系回答了记者提问,客观回顾和介绍了中日复交33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人们由此可以看到,维护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定、促进其发展,对双方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
以2004年的统计,中日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一起构成直接拉动中国持续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三大主要支撑板块。我们必须指出,中日经贸关系不仅指双方的贸易往来,它还包括外经和外资两大领域。截止到去年末,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外资引进国。还是截止于去年末,在华日资企业为我们直接或间接提供了920万个就业岗位,年创造49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
我们上海,在中日经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不仅是上海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上海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85.16亿美元,也是投资上海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眼下的上海,日本在沪投资项目超过5000个,合同外资逾100亿美元。
所以,无论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还是从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维护中日经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我们上海人都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
正常的经贸关系只能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发展,无论是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还是上海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果,都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稳定的社会环境。上海在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仍然要继续发展对外经贸关系,这也是抓住发展机遇期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对外经贸交往的基础,任何不理智、情绪化乃至违法的做法,都会损害这个基础。
正常的对外经贸交往是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就今天的中日经贸关系而言,它与历史上半殖民时代的中日经贸关系,以及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经贸关系有本质的区别。今日中日经贸关系,在市场、技术、资金、商品结构上具有广泛的互补性,因而,必然呈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不同结果。譬如某些同胞提出抵制日货的主张,还譬如有的城市的少数日资企业或商号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了“干扰”等等。尽管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仍然立场鲜明地指出这样做于事无补。事实也是如此,多数日本家庭都在使用“中国制造”,多数中国家庭也多多少少使用着“日本制造”。而我们还要指出的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伴的“日本制造”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境内的日资企业生产的。于国内还是于上海,若日资企业的生产不正常,首先影响的恰恰是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中方员工的收入和饭碗。
对外开放是上海的活力所在,上海人的理性、守法和文明是上海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眼下中日关系出现波折的局面下,我们理应相信和支持政府在处理当前中日关系时所持有的原则立场和措施,不能因为我们的某些不理智行为增添政府处理中日关系的难度。就当前而言,维护在沪日资企业或商号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就是维护上海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就是维护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根本大局。我们每个上海人都要从自身做起!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