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黄金周,它是五·一、十·一、春节三个节日长假的统称,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公众集中消费期。政府制定黄金周这一政策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聚集民众休闲时间,为民众外出旅游提供方便;二是刺激消费经济,扩大内需。从当年刚刚设立黄金周时的情况来看,确实达到了这两大目的,其中旅游业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随着一个又一个黄金周的接踵而至,几年下来,其外在的浮华逐渐褪去,留下了不少的无奈。
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饱受争议,这一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在“七年之痒”的拷问之下,黄金周将何去何从?
首先,就风景名胜而言,由于黄金周游客人数过量、密度集中而遭受严重破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就生活层面而言,人口流动性急剧增大,成为各种事故的兆因。中国各大城市在黄金周期间交通流量倍增、事故频发,已经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再次,无论酒店、餐馆、商店,黄金周期间客流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而直接受损害的还是消费者。
当我们直面这三个难题时,黄金周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期待中的消费狂潮。我们不能为了实现“集中休闲、集中消费”的经济效益而无视黄金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遗憾的是,相关部门至今也没有对此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从政府的角度而言,黄金周实在是一块割舍不下的“金子”。然而对于消费者,对普通公众而言,黄金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至少当初的“聚集民众休闲时间,为民众外出旅游提供方便”这一作用越来越弱。旅游景点竞相涨价,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场所价格水涨船高,已经让公众失去了当初那种对黄金周的渴望与期盼。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不能与时俱进,针对当前黄金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来呢?要么下大力气解决黄金周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要么重新规划公共假期的安排模式,让旅游集中消费变成日常消费,这样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的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的总量。
总之,我们期待“黄金周”能够名副其实地成为广大公众的一桶“黄金”。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