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水皮老师,中华工商时报社副总编辑、著名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评论家。第二位嘉宾,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张卫星(张卫星新闻,张卫星说吧)先生,著名的散户代言人,今天我们讨论的第一个主题是中石化股改及私有化。第二个主题是新股发行制度缺陷。
首先谈谈中石化股改问题,中石化股改悬而未决,其旗下控股的九家公司股改同样没有时间表,股权分置改革因此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有媒体报道,中石化对旗下A股上市公司私有化可能再次展开,石炼化、仪征化纤、上海石化等子公司半年报8月披露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石化私有化前提之一,而此时离证监会要求年内完成股改的期限只有四个月,我们不禁猜想:中石化股改是否会捆绑私有化同步进行?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中石化庞大的市值、同时具有A股和H股,复杂的股权结构以及众多的上市公司这些因素是不是中石化股改迟迟没有动静的主要原因?请两位老师分别谈一下。
水皮:应该讲是一个原因之一,中石化这只股票在现在的指数当中权重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讲是太大了。稍有不慎,或者出现不可控的局面的话,对整个大盘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中行没有上市之前。这些因素决定了它的股改肯定会有一个滞后,等大盘有一个平稳的格局之后再来做。
中石化在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也比较高,最早股改去国资委也好,去中石化也好,希望对中石化的股改有一个认识,就是拿中石化说事的,这个都决定了中石化的股改不可能在股改之初就作为一个试点来进行,在股改的过程当中面临很多情况的话也不太可能拿它贸然推出。最后拿它收官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安排。
张卫星:中石化确实是中国股市一只最特殊的股票之一,在没有中行上市之前,它的特殊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说总股本达到了867亿股,在之前占到沪深两市总股本的12%。非流通股672亿股占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总数的14.5%,所以是名副其实的第一超级大盘股。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性,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含H股的公司很有代表性。再者,A股的流通盘相对总股本来说是非常小的,A股流通盘只有28亿股,但是在28亿股在A股市场当中也是无可争议的大盘股。
这个现象我们认为中石化是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股改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在早期搞,早期搞可以起到一种示范效应,确定股改的模式或者确定股改的大家可参照的榜样。第二种是在最后搞,刚才水皮讲得非常好,整体的股改已经大局稳定的情况下,用中石化来完成它的收官之作,完成整个股改的收官之作。现在股改基本上大多数的公司已经完成了,也可以这么认为,如果中石化和中石化系统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那么应该说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就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整个股改也就获得完美的收官。
谈到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我想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比较复杂,因为中石化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控制得比较多,股权结构比较复杂,A股、H股等等,这个原因是存在的。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造成中石化迟迟没有动静的原因,把股改和其它的一些和股改相关并不是很紧密的改革捆绑在一起,造成问题复杂化,导致中石化的股改迟迟推动不了。
这种现象我在过去参与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设计的过程之中就发现,事实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股权分置改革想简单化是非常简单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只想单纯解决股权分置都是可以解决的。为什么存在着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解决,或者说反反复复呢?都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大股东,都是在股改的过程之中想搭便车,搭一些其它的零碎。这种情况导致了问题极端复杂化了,这种复杂化出现股改停滞。
我曾经给一家上市公司讲,如果单做股改的话,凭现在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已经没有任何不能解决的股改模式,任何上市公司都可以从单纯的股改解决掉。如果公司想考虑管理层的利益,想考虑一些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想把许多复杂的问题串在一个点上,在一个试点上解决,这个试点就是股权分置改革,那么这样很容易导致问题解决不了。如果中石化系统的上市公司不管有多么复杂,不管它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有多多,不管有多么庞大的市值,也不管有H股A股的这些利益调整,如果单纯想解决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故的利益调整问题,想单纯解决股权分置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简单看法。
主持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趋势和上涨幅度会不会对中石化的整合和股改产生影响?
水皮:有影响,但是不会成为障碍,影响更多的是对中石化的整合会产生影响,但对股改不会有多大的影响。股改的过程也是很多方面搭便车的过程,不管是管理层也好,交易所也好,甚至上市公司也好,机构投资者也好,都想尽一切办法搭便车。对公司的整合就是上市公司搭便车的内容之一。
比如中石化跟其他公司整合就是上市公司搭便车的表现,当然管理层肯定有一些怨言的。从大的方向来讲,股改是规范化的过程,有上市公司借股改来规范自己的母子公司关系,规范上市公司的结构,避免同业竞争,避免关联交易,也是正面的事情。是有影响,影响在什么地方?影响在对他的选择方式上,这种整合有很多种方式,一个是私有化,私有化是在价格被低估的情况下,或者整个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前几年可能比较合适,现在有两种选择。另外一方面,可以买壳卖壳,完全可以在内部并一下壳,也可以做到整合或者避免同业竞争。
前期中石油的私有化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好在整个市场低点的时候,市场价位低点的时候,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整个市场回暖之后,股价回暖之后,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对于大股东来讲未必是特别好的选择。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现在中石化旗下的其它公司迟迟没有动静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整合对于大股东来讲也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规范是一方面,实际上最主要的在规范的旗号下和背景下还是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对中石化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讲,油价的上涨会产生另外一种选择,它会把炼油亏损部分的资产卖掉,不会搞私有化。换了我,我是不会搞私有化,特别是炼油企业。另外一部分优质资产,理论上讲有可能选择私有化这个方案,但是也要看股价,如果炒高的话,暂时不动,涉及到产油部分的资产。谁也没说我非得整合不可,或者私有化或者卖掉,这本来就是一个存在,尽管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这个管理层是不会跟你过不去的,并不是规定你今年在股改之前必须完成了,从来没有这个说法。
水皮:证监会说年底之前结束,那是指股改,不是说整合,对股改没有太多的影响,主要是在整合的方式方法选择上面。还是一个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显而易见不能拿对待中石油对待下面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过程简单套在中石化身上,中石化跟中石油的最大区别,中石油基本是原油资产,油田比较多,中石化主要是亏损,在涨价面前到挂的是亏损资产,是炼油的资产,性质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原油一个劲上涨,发现大家对中石化的认识越深中石化越涨不动,中石化不但没有跟着原油价格不停上涨,反而出现层层回落,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中石化在回落,上海石化却一直上涨,油的价格最近下降比较厉害,前一段不断创新高。上海石化没完没了创新高,这个现象就很有意思了。可能很多人寄希望于上海石化私有化。
水皮:我不知道这种资金是从哪里来的,上海石化走漏风声也可能,现在怎么私有化?成本翻了三倍的情况下,如果上海石化在三块钱左右我觉得还有可能,两块钱当然可能性最大。上海石化历史上长期就在两块钱到三块钱左右,现在到了这个位置,最大的可能是导致现状不会在这个时候搞私有化,因为代价太大了。
张卫星:整合和股改是两回事,整合是一个利益的重组,在这里面利益当然和国际价格的上涨是有关系的,因为价格上涨导致原有的利益格局产生变化,所以对企业内部的整合是有影响的。但是和股改我认为关系不大,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和下跌出现的股权分置,油价的上涨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不会有大的影响,只是在对价水平上的细微上有一些影响,这是我的看法。
归根到底,单解决股权分置这个题目来讲,越单纯越简单越好,把它归类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利益调整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是非常好解决的,但是如果把它夹杂很多复杂因素的话,那么股权分置的改革会发现它非常复杂。股改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使它复杂起来的。
主持人:石炼化今天中报已经公布了,中石化已经承诺将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各家公司的股改工作。之前公布中报的泰山石油和武汉石油都没有提到股改的事情,请两位老师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如何理解将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各家公司的股改工作?
张卫星:中石化的股改这么多家上市公司都有关联性,这就使我想起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一场大争论,当时这种大争论实际上为什么会延续那么长时间,就是各方都想拿出一个大一统的方案把1400家上市公司都给解决了。这种过程之中发现没有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股改方案,也出现了一种现象,争论的过程之中非常漫长,我们前前后后经历几年时间探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一统的方案,结果没有结果。
当时是比较宏大的1400家上市公司的争论,在中石化这里面九家上市公司就可以说是一个小系统,同样类似于当年的争论。我相信中石化的股改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可能是想搞一个大一统的方案,大一统的方案把所有的上市公司,把所有的中石化体系的股改都完美地解决掉。但是经过一年多,他们发现走了弯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光是1400家找不着一个统一的股改方案,就是九家也找不着一个能够让大家都遵循的统一方案。这里面出现的现象,石炼化的报告里面有积极的印象,中石化不可能找到让九家上市公司按部就班统一的股改方案,可能又要走到中国的股改已经摸索出来的经验,个案解决,每家公司找自己适合的股改方案,这样的话非常有利于整个中石化体系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完成。
如果我们把这些矛盾分散化,个案化的方式解决的话,相信中石化系统的股改方案会很迅速出台,每家公司根据自己的股东结构、实际情况解决流通股、非流通股的利益调整,我相信是非常快的。我认为在中石化体系里面方案的花样应该不少于三种模式。这是我个人感觉中石化股改的方案会是怎么样的。
水皮:实际上石炼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是肯定的,因为一方面它亏损,这样的公司肯定不可能被私有化,这个就排除了私有化的可能性。相反泰山石油和武汉石油之前公布中报的时候的确还有可能存在私有化的选择,但是我觉得现在可能性不会太大。中石化在这个时候承诺也是一种决定,也是权衡之后的决定,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个信号。张卫星刚才讲不少于三种,可能还有多种组合方案,有可能公司出现金,有可能出股票,也有可能发权证,也有可能做组合方案,方案可能多种多样,我觉得不太会有大家不能接受的方案。
中石化包括旗下的公司有一个特点,大股东持股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存在市场平均价格来支付对价的可能,跟其它的股权结构分散的公司不一样,需要在送股之外搞创新的模式。创新方面的要求实际并不高,只要按一般规则走就可以了。
主持人:有分析说,如果中石化向下属公司按照平均水平10送3,将会导致中石化损失6.3%的净利润和5.7%的净资产,这样的结果可能令中石化H股股东、ADR持有者难以接受,因此可能卖壳、换股、私有化以这样的方式回避股改对价,有这种可能吗?
张卫星: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中石化比较复杂的股东关联性导致尽可能在股改过程中不触动H股和ADR持有者的利益,这也是这次股改一直遵循的潜规则。我们所看到的B股公司,H股公司更多是不再改变H股股东和DAR持有者的利益。但是因为中石化的直接控股公司,H股的送股又会影响到中石化H股的股东利益,所以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但是我认为问题并不难解决,需要的是充分的沟通,先易后难,如果从一层一层的股东梳理上来讲,无论是先动中石化还是下属的这些控股公司先改革,我认为都能解决。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是非常多的,关键看中石化整体是怎么决策的。
卖壳和换股也不是说最好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对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些,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在股改当中不容易得到保护。而一些比较成熟的已经在市场上使用过的股改方案先解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话,可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水皮:中石化的问题就在这个地方,因为它下属的公司很多,中石化本身是一个大股东,大股东在送股的时候涉及到H股股东和ADR持有者的利益。要解决还是有办法的,通过置换,说来说去还是大股东的利益调整,包括股权的调整,这个肯定是可以操作的,不损害H股股东和ADR股东的利益。但是具体的方案我们不清楚,但是原则是可以的,通过换股或者其它的方式,或者送股,就是大股东利益的调整。就算是公司,在中石化里面不一样也是大股东,它是大股东的大股东,两层大股东,这个肯定是可以掌握的置换方式,这个问题不大。
主持人:石炼化今年亏损7.6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3%,像旗下这类绩差公司,中石化会不会采取卖壳方式股改?
水皮:目前的情况下肯定不会私有化,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我觉得它的选择会非常非常多,也不排除保持现状这种选择。刚才我们前面一再说了,整合是它的搭车行为,管理层也没有要求你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对它没有这个通缉令。它可能保持现状也是一种选择,等待机会。
这种亏损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石炼化的亏损,这种亏损中石化会以集团的形式从国家那里拿到补贴,这是一般投资者所不能把握的。这是一个政策性亏损企业,对于国家来讲,这个企业都是要存在的,不管大股东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政策性亏损就现在的体制下面,这笔钱也都是要付出的,这个企业要存在,不然的话没人来炼油。第二,这样企业的存在肯定又是以国家补贴为前提的。
对于中石化来讲,既然有这个前提存在,对集团来讲未必是一个包袱,相反可能是和中央政府或者主管部门讨价还价一个很好的筹码。这种补贴能不能具体执行到石炼化身上我们就不清楚了,去年大家知道给中石化补了一百亿,理论上讲这种补贴分解到具体的亏损企业身上去的,但是我们好像没有看到这个说法。对石炼化来讲,对石炼化所有的投资者来讲好像不太公平。因为它是拿着石炼化亏损企业的名分跟国家要钱,但是要到的钱并没有直接拨到,至少我们没有看到这样一个表述,已经拨到石炼化身上。如果直接拨到石炼化身上,石炼化是不应该亏损的。这里面有一些大家认识不一样的地方,跟市场有出入的地方。如果这些出入成立的话,我觉得中石化更没有必要把它卖掉,会放到手里的。而且它卖给谁?还是卖给自己,卖给集团。石油属于垄断行业,就三大公司,不是想卖给谁就能卖给谁的。
主持人:有媒体认为上海石化最终会以被私有化的方案完成股改的可能性很大,几天前上海石化公布预亏公告,目的是让股价大跌,以便降低石化系股票的私有化成本,但市场好像预感到大量买盘跟进,却反而让上海石化大涨,几乎接近涨停板。后来公司又不得不发布公告,称没有私有化的考虑,股价迅速回落,凡事种种,欲盖弥彰,最终还是被私有化的可能性很大,有人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文化。
张卫星:是,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文化。我所参与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改,在股改之前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考虑了有点类似MBO收购的过程,想把第二大股东的股份收购过来。这种传闻出来以后显然对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因为管理层对企业有信心,愿意持有股票,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买股票,导致股价上涨。但是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又发现非常复杂,因为管理层的团队高达三五百人,每个人要拿出几十万块钱来,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中间互相之间表态,开大会时的表态都同意,真正到拿钱的时候,最好是不拿钱,政府或者是企业拿钱送给我们最好。导致在真正操作时实施不下去,实施不下去股改方案加上股权收购的题材夭折掉,股价大幅下跌。
我们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的人都可以看到,有一些环节是不可控的,管理层收购并不是想操作股价或者影响股价,但是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是他能控制的,很可能导致原有设计的流程在运转过程之中出现崩溃。这是从场内来看。从场外来看,这种消息满天飞,今天说好价格,明天说把好的优质资产装出来,在市场上的股价出现上窜下跳。这种上窜下跳对于管理层来说莫名其妙,不知道该辟谣,也不知道该澄清什么,每天的消息不一样。最终的结局是事情没办成,股改也没有实施,管理层的收购也没有实施,股民的利益还损失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股市里面我们经常看到,所以像上海石化这个事情我想通过亲身经历来谈一下,我们现在是场外来看,局势看不清楚。我们想通过投机思路,有一个好的利好来获利,我会告诉你90%的参与者一定是输钱的,甚至还要高。
建议投资者不要做这种投机者,不要投机这种不确定因素。这个不是你能控制的,这个也不是上海石化的具体操办人员能够控制的。输了钱不要责怪人家用虚假信息欺骗你,首先你是相信了虚假信息,这一点上投资者应该远离这种消息。我们在过去庄家重组概念股,庄家操纵概念股,中国股民已经吃了十年的亏,继续在这种消息市场里面吃亏,我觉得这是中国投资者不长记性。
水皮:张卫星刚才讲的是情势变更,不是当事人所能控制的。或者我想发假消息,真是想私有化了,后来情况我控制不了,第一我没被批准,第二你们把股价炒上去了,我的成本太大,那我就放弃了,这个时候肯定不能说我有什么,这个也不是我本人的愿望。具体到上海石化,恐怕在今年以内搭股改这个车来整合上海石化的机会不会再有了。现在已经明确没有私有化的考虑,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说你骗我,你一定要说你骗我,你最后还是搞私有化的,这是投资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但凡这样的话,如果说两个月以后宣布私有化了,那又是一个大丑闻了,方方面面都下不了台,因为你公开说你没有私有化,信息披露整个就是操纵市场了,这个谁也受不了。如果市场是这样的话,同时又能被批准的话,这个市场大家都应该退避三舍,不会是这样的,所以不要自己骗自己。为什么不私有化?它为什么要私有化?我不明白为什么上海石化要私有化?包括石炼化我也说到,上海石化亏损,不管它是真亏损还是假亏损,它的存在都是中石化跟中央政府要补贴的重要理由。干吗要匆匆忙忙私有化?价位低的时候对它私有化有好处,而且它是炼油资产,这块资产本身就是很优质的,不愿意跟你分享,不是的,这是一块做风险的资产,是做亏损报表的资产,干吗不把它放在那边?这是我的看法。
如果我是中石化的老板,我是不会让它轻易私有化的,没有必要。我干吗要把自己的钱掏出来把亏损资产买过来,有风险大家担。
水皮:股改也不存在这个情况,该支付对价就支付对价,反正是亏损资产。我送你三股又怎么样了?亏了吗?本来亏一个亿摊到我名下八千万,现在送你,我做帐的话才亏六千万,我减亏了,这有什么不好呢?
张卫星:亏损和对价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亏损了对价就会改变。
水皮:对于石化类的亏损资产,没有必要私有化。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第三我宣布了不可能私有化,方方面面不可能出尔反尔搞私有化,至少今年内在股改完成之前,作为搭便车进行的私有化对于它来讲是不可能的事情。最终会不会私有化?可能明年,可能后年,机会合适也许会私有化。大家实际没有必要想那么远,今天主要还是谈股改。
主持人:中石化的股改对大盘指数影响如何?超过市场预期的与低于市场预期的方案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张卫星:现在股改基本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完成了,中石化的体系虽然占的市值比重比较大,但是因为有一些新的大盘股在上市,使得中石化的比重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但是它对指数的影响还是比较巨大的。个人认为,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中石化的股改方案应该说不会太差,因为前面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在做示范,而且作为对价来讲,可以这么讲,全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像中石化那样有足够的储备和底气给出对价来。
深发展没有给对价,本身的股权结构也导致了它很难给出高的对价来,很大量的公司都是非常难于给出对价的上市公司。中石化这么一个特殊股本结构的公司来讲,它拔出一根毛就相当于其他上市公司给的一头牛。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相差太悬殊了,我对中石化的股改方案还是有信心的。
主持人:会低于平均水平吗?
张卫星:目前的结构来看,我不是中石化体系的股改方案设计人,但是希望不能低于平均水平。即使按目前的10送3的水平来说的话,它的送出率可能要创出股改以来的新低,它的送出率是非常低的,这是它的一个特殊性。因为它的股本结构,非流通股达到六百多亿,而流通股的股本只有20多亿,10送3我们可以算算数字,10送3只给流通股送出10个亿,等于非流通股600多亿股里面拿出10亿股来,这个比例非常小,可以用九头牛身上拔了一根毛来比喻。
中石化的送股比例不会太低,折算到送股方案来讲不会太低。它是中国股市最送得起的公司,但是也不能够获得太高,因为从目前复杂的局面上来讲,送的太高以后,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H股股东还有ADR利益很难控制。总体上来讲,我认为中石化的股改方案对大盘指数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影响,在实施股改方案的时候是正面的影响,对大盘股指数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水皮:平均水平不止10送3,应该10送3.2左右,中石化不会到平均水平,最多10送3或者3.1,也有可能2.8。因为它是大盘股,一方面跟整体有一个比较,另外跟大盘股也有一个比较,大盘股这个大家都知道,宝钢也好,长电也好,国资委系统互相有一个平衡。另外一方面,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收官之作的话,的确要跟市场平均水平有一个平衡。我觉得可能性10送3,10送3.1送股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最多送出率才1.4%—1.6%,1.5%左右,这个送出率很低。长电送出率、宝钢的送出率大概是五六个点以上,不会过分。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特别是下面子公司的送,如果为了避免H股跟ADR股东的纠纷的话,可能会有公司代征,这个关系闹不清楚,最终会算到中石化里面,出于这个考虑,还要承担下面子公司的对价。
大盘最后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是一个很平稳的,因为收官了,是一个平稳的时候。如果对大盘产生或上或下的影响,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就是一个平稳的。对大盘影响的权重影响力一点都不低于中行上市,因为中行如果说涨跌幅度大的话对指数的权重影响非常大,但是你会发觉中行实际上的交易就像心电图一样,一分两分。在一段时间中间,比如一个小时之间往往一天的交易量之间只要完成了开盘的动作之后,确定今天的趋势之后,一般来讲是平稳的,对指数的影响在整天的交易当中是相对平稳的。在它相对平稳的情况之下,中石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最近几天的上证走势,不是跟中行一样,中行是奠定一个基本面,今天是涨还是跌是中行定调。但是盘中的走势是跟谁一模一样?还是跟中石化一模一样。中石化拉起来了,大盘指数就拉起来了,包括昨天涨20点这种情况,直直拉起来了,谁拉起来的?就是中石化拉起来的,指数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主持人:请二位预测一下此次中石化股改会推出单一方案还是组合方案?张老师去年曾撰文称中石化股改应该先扩股后缩股,现在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
张卫星:我个人一直认为,中石化最好的股改方案还是先扩股后缩股,等同于送股方案的模式。在股权分置讨论的过程之中,中石化一直被广大投资者和理论界经常拿出来作为事例的一个上市公司,在A股的发行价是4.52元,H股的发行价是1.75元。股权分置导致的这种价格差距,让市场理解股权分置现象的时候,中石化是最好的例子。A股发行的股价超出H股1.41倍,1股A股的钱可以买2.4股H股,但是H股和A股的利益却是相同的。
股改过程当中存在一种方案,消除两个市场股东之间的不平等,使得A股和H股不存在歧视性的待遇。当时我提出这个方案先扩股后缩股,用这样的模式来解决。主要的原因,不要触动H股股东在中石化公司里面的利益格局,原来H股占中石化的比重是多少,股改完成以后还是多少。这个过程中不改变,这样中石化的股改能够顺利进行。当时提出这么一个思路,这个过程之中因为股改进行了很多,我认为可以简化为中石化非流通股东也就是大股东直接向A股送股,我认为还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方案。这个过程之中不去改变H股的利益格局,还是中石化股改方案的首选模式。
现在随着股改的推进,投资者、机构对股改的各种模式现在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了,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权证,选择一些其它的模式,我认为这些都可以解决问题。首选方案我认为还是送股,比较简单,比较好理解,有利于股改的迅速完成。因为你选择权证和其它的一些模式时间周期都会拉长,但是决定权还在中石化的大股东。中石化大股东最后选择什么,怎么取舍,还要看最后的执行。我个人建议,用最简单的送股方法来破解最大的盘子,中石化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
水皮:还是送股。没有必要搞权证,我个人对权证没有什么好感,这是扰乱市场的一个怪胎。到了中石化的话,已经没有必要再把后遗症持续。你看宝钢权证马上到期了,事情结束就结束了,可能性不太大。权证等于把股改的句号延长了一年,在中石化这个事情上再搞一个权证,这个后遗症一年以后再调整,没有必要。很简单的事情,可送的比例太高了,一点几的送出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主持人:8月以来,中石化系股票一直强于大盘,技术上好象在酝酿一波行情,对中石化系股票,二位老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有什么操作建议?
水皮:中石化的走势相对其它下面子公司来说,子公司的股票私有化的希望比较大,被自己的胃口吊起来,现在放不下来。如果私有化的话,现在收购行情都是溢价收购,按过去的做法是这样的。很多人觉得私有化是包赚不赔,市场上没有包赚不赔的事情,大家都意识到包赚不赔的话,大家都赚不到钱。我个人操作的话,绝对不在这些公司私有化为前提来做我的投资判断,我不可能以私有化作为概念支撑我的投资。
张卫星:刚才水皮讲的是很关键的,在搏消息,在驳朦胧消息的历史中,从市场外投资者的经验来看是没有赢家的,除非你能够能够完全知道整个过程,是内部人士。在全球的证券市场都解决不了内部人和外部人的事情,同样在中国股市也解决不了,如果作为一个投资者首先定位是外部人的话,我相信你搏消息的过程当中处于不利的角度。在投资股票的过程中,首先不能够建立在搏消息的思路上。这是我给投资者的一个建议。
中石化系的股票我个人来讲应该更多从基本面考虑,如果判断它们的收益,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会带来的利益,因为这里面行业的所属性不太一样,每家公司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也不是完全一致,这样的话相应做一些选择可能更安全和可靠一些。目前我觉得这些位置是相对高位,不是一个很好的做长线的买入时点,这是我对中石化系股票的看法。
主持人:下面进行我们今天的第二个主题,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新股高开低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水皮:这是一个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现实现象。历史证明,所有询价询出来的都是高价,这是游戏规则决定的,因为询价的过程就是一个竞价的过程,所以很少有人会往低处询,因为怕买不到。第二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讲,新股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控制得当还是稀缺资源。当然新股最后的走势就印证了管理层对经济过去一段时间管理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再放,陷入这种循环。新股的发行一恢复就是高价,一高开就是高开低走,一低走就是破发,一破发就停止,一停滞短时间之内释放能量也好,这种需求也好及都是相当大的。刚开始的时候肯定高价,因为需求太大了,还是有打新的强烈欲望。现在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面。大家知道后面会停发的。
主持人:今天出来一个消息21号继续发行新股。
水皮:现在没有破,没有理由停止发行新股,从管理层来讲,新股为什么高开低走?因为股价泡沫,指数相对高,需求也大,所以出现高开低走,不会跟你谈发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IPO价位的高起。新股的发行不是压垮市场的主要原因,对于新股发行对于管理层来讲要控制的是节奏,投资者没有那么多的奢求不要发新股,大家还是希望发新股,特别对于转型时期的股市来讲,上一些优质的大盘股大家还是非常欢迎的。关键是看怎么调控,新股的节奏是需要调控的。历史证明,过去我们是没有调控好,所以很多情况下把事情做砸了。
理论上讲,一段时间之内市场的资金还是有限,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发行的欲望是有限的,当然圈的钱越多越和,希望上市的公司也是越多越好,这两者之间不需要平衡,不能完全说放任市场博弈,我们现在的市场不具备这个条件。有管制的市场发行是必须的,所谓询价就会发觉,除了两三个大盘股之外,询价在13倍市盈率以内,其它几乎在19倍—20倍,中行都能询那么高的价,中行的市盈率是24倍,这个市盈率严重偏高。最初定价环节就已经是一个泡沫化的趋向,你给二级市场起一个什么样的指示作用?它的指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扩大泡沫,泡沫倾向是一开始就已经存在的。
发行环节上的市场化,管理层实际上是要反思的,从519之后,特别是从周小川上任之后,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跟市场化始终让大家感到困惑的两个主要问题。方向没错,但是完成国际化跟市场和国际化的节奏跟过程是需要调整的,新股发行定价上,市场证明所谓自由询价包括以前的所谓竞价,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并不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倒觉得以相对有指导的市盈率的定价方式可能更好一点,一般不超过16倍。这样的确是一个管制,市盈率动不动20多倍,那怎么办?中行市盈率20多倍,上市公司的银行股板块平均在15倍。
中行可能有特殊情况,因为受H股的影响,其它股票也一样,问题不光是中行,其它股票都是这样,都是高开低走。在定价环节上肯定是有问题的,现在这个询价方式肯定是制造泡沫价格的方式,最多怎么收场?跌破发行价收场。能够参与询价的机构也不多,而且机构行为往往是制造泡沫的行为过程。
张卫星:刚才讲中行申购的问题,其实核心问题我认为是在垄断管制上导致的价格出现垄断性溢价,这种垄断性溢价,只要垄断性的商品价格都是比较高的。垄断性的商品都会出现资源的紧缺性,价格相对比较高。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见到,刚才水皮也讲过这个问题,现在市场上为什么对新股发行这么敏感?包括对它的价格,包括对持有股票投资者的影响,其实核心问题大家都没有说出来,就是一点,大家都认为A股的价格还是太高了。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我们认为流通A股的股价是很低的,有投资价值,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害怕发行新股。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买的股票有投资价值,我才不关心你发不发股票,你再发股票,你发得再多也不会因为你发股票影响我自己持有股票的价值。为什么担心?一发股票明天要扩容了,股票下跌,我要逃跑,我要卖股票,说得更直接一点,大家认为自己的股票还是没有投资价值,还是在投机炒作,这是主要的思路。在全世界的其它股市里面,一些主要股市里面,比如美国和香港的股市里面,我们很少看到因为发行大盘股股票导致市场的恐慌,出现股票的持有者出逃。
水皮:实际是供求关系不稳定,资金状态是不稳定的,没有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张卫星:为什么没有达到均衡?实际很简单,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价格会被虚高起来,会出现垄断性溢价,当加进新的供应量的时候,原有的价格体系出现松动下跌。等到新的平衡又产生之后,又出来新的股票,造成恶性循环。我们要从整体来看这个问题,美国有三个大股票市场,有几十个股票市场,我们天天在说的纳斯达克,1968年诞生的时候是由50个地方小股市集中起来的,纳斯达克一诞生就有两千家上市公司,并不是发行了两千家上市公司。全美国上市公司数万家,公共比较大型的上市公司都是几千家,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非常类似。
我们再看看印度,印度国土面积比我们小,人口比我们少,经济总量比我们少,印度有多少个股票市场?有23个股票市场,一万多家上市公司。有多个股票市场把供求分散了,整个平台不是一个瓶颈集中管理的,我们现在的股市只有俩,集中在一个通道发行。在印度我们发现在一天的时候能上几百家上市公司,但是分散在几十个小证券市场里面去。这种供求很容易平衡,容易在市场化的模式完成。这个市场好就多发两只,不好就少发两只,中国是所有的集中管理,这是麻烦的事情,供求关系不可能短时间内调整过来。
德国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我们的江苏省浙江这么大,八个股票市场,很多地方的股票上市公司在地方消化掉,很容易达到市场的平衡。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公司结构里面出现的问题股权分置,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问题。市场里面,单一股票市场的垄断,没有地方股市,全球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达国家里面是没有的。欧洲不是很大的地方,每个国家里面都有很多的小地方股市,供求非常平衡。所以中国股市在发行商的问题我觉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全中国只有一个菜市场集中在北京市天安门,你就永远解决不了这个价格供应和冲击的问题。中国的菜市场全集中在天安门这儿,萝卜多少钱一斤?假如是五毛钱一斤的话,天安门这儿就是五百块钱一斤。新的供应进来,萝卜的价格迅速下跌,跌宕起伏全部都出来了。这种现象是中国要解决的问题,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地方股市,供需没有一个很大的面来解决的问题,反而都是集中管理。
好好想想市场结构问题,股权分置结构解决完之后,就是多层次地方股市的问题,让大量的民间性产生的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让他们能够在地方股市上能够交易,消化到地方,让投资者本地化,上市公司本地化,监管本地化,整个体系都在一个地方本地化,反而出问题非常少。我们集中管理并没有管好,出了那么多上市公司的问题,监管也监管不好。
主持人:国九条有关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条款
张卫星:有规定,但到现在没有动静,这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核心。
水皮:你说的是长远的问题。
张卫星:水皮老是有这种说法,2001年我第一次认识水皮的时候,我跟他在北京电视台做节目就说,要全流通改革,水皮说你说的那个是长远的事情,实际过了几年我们就已经实现了。发展到现在,地方股市不搞,中国股市的集中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出一百个股市没有什么。企业的老板我都认识,恨不得是我的邻居,了解情况,为什么中国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失?隔山买牛,隔着好几道山,海南的买北京的股票,北京的买海南的,以为是一头牛,看了一个说明书告诉你是头牛,把说明书买回来以后牵回来之后是一头熊,因为说明书把熊说成牛了,你看不见。
水皮:隔山买牛不光是中国的情况,香港也有这种情况,香港买中行。
张卫星:香港本地股炒不起来,反而价格很便宜很低,本地股很清楚。
水皮:他说的是一个问题,而且也是事关大格局的问题,肯定资本市场应该多层次,而且增加出路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有一个破山,用力用在一个点上,不是它上去了就是你下来了。用力均衡的话,扩散渠道多的话,风险分散,振荡就会小,这是可以理解的。
从刚开始恢复发行没有几个月大家都开始讨论它发不下去了,或者对它反思,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大家对市场行为的迅速反应,这个以前没有过。每次新股发行之后绝对不会有这么快就开始回过头来反思,以中行为例就会觉得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中行持续下跌?有银行股板块做标准,银行股不可能盲目上涨,没有一个股票盲目上涨,去跟它看齐。但是也对我们这个市场怎么跟香港接轨跟国际接轨也提出一个话题,这个接轨究竟是在什么程度上接轨,比如说A股跟H股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的A股是照着H股去定价,中行就定得那么高,定的结果只有往下跌。
包括马上要上来的工行怎么定价,是A股跟H股同时发,定价更大的考验是在后面。如果按照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的定价原则,可能还会给你定价30倍市盈率以上,那你怎么办?如果由着它这么定的话,显而易见,大盘肯定是高开低走,工行虚开80个点。这是你不加控制盲目的市场化或者国际化的结果,管理层应该想想这两个市场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新股的定价环节包括发行环节上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一个是询价合理不合理,第二个就是这种发行的方式合不合理,由于引进了询价,机构询价本身又分网上网下,网上网下好像国际市场都是这么做的,国际化了。而且我考虑到网上了,很不错了,但是在单位时间当中新股还是稀缺资源,理论上不存在发不出去的问题,关键存在价格的问题。五分钱一股有人抢,五块钱一股也有人抢,关键在于价格。
中国市场,大陆的市场跟香港市场肯定是不一样的,新股这个环节上面现在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单个新股肯定是供不应求的。拿单个新股或者五个新股来询价,寻出来的价格肯定是往高里询的。现在又分网上又分网下,本身就是对网上的投资者是一个很不公平的方案。它的前提是单个新股供不应求,只存在卖不出去的价格,不存在卖不出去的股票。
我有一个建议,根据中国国内的情况,取消网上网下分步发行方式。表面来看国际通行的方式在国内演变成一种机构投资者的特权,不光可以网上网下收购,反过来可以回到网上申购,不光网上收购,还可以保证金收购,这个就很不公平,不光保证金收购,还可以在资金上打一个来回,这个就很不公平。谁的钱多,谁拿到的股票就多,更不公平,不符合三公原则。发行环节这个是老问题,肯定是大家忍无可忍才会这么强烈,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
以前大家说过,一人一百股,这个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还增加做庄的难度加大。一人一百股可以,千人千股变成万人百股这是一个建议。第二,取消所谓现金收购也好或者按资金比例申购也好,就是按帐户申购就完了。不用市值配售,一个新股上市愿意买的都可以申购,但是理论上一个帐户一百股,没有多的。在保证一百股的前提之下,也可以分两拨,多出来的发不完,这次认购的人少,谁愿意再申购再来申购,没有人来申购说明你发不出去。
张卫星:一百股为单位。中国新股发行和国外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明确这个特点,国外的新股发行在发行价格的定价上风险和收益是共存的,承担风险,很可能发不出去很可能亏损,原始股可能就会跌得面目全非,因为是一个供求平衡的地方,不存在垄断性稀缺资源的溢价,拿国外的那套东西来套完全是胡搞。
水皮:帐户申购还有一个什么好处?避免上市公司的不当收益,避免掠夺投资者的正当利息。比如说它锁定的资金冻结十天,上市公司是不当所得,后来做了划分,现在转到投资者基金那儿去,凭什么转到投资者基金去?就不该收这笔费,这当中产生的利息,可以转给你转给他,说明这笔钱是无头的钱。这笔钱真是无头吗?股民的钱产生的利息,冻结的是股民的钱,你凭什么把利息拿走了?大家觉得这个不合适,现在说这个钱划给投资者保护基金,也不合适。这个是按比例花砖的,利息按比例产生。
他可能冻结了一万股,我冻结了一百万股,凭什么一个投资者跟他一样,我要往投资者基金里面交他十倍的钱?法理上都是不通的,没有法的概念。没有投资者权益的概念,都是侵犯投资者权益,以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侵犯投资者的权益。这个是不当所得,该是谁的钱就该还给谁,这个一开始就是歪曲了的事情。这个可以避免,不要让人家拿钱申购。当然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认购了后悔,我不交钱怎么办?
主持人:交一定保证金。
张卫星:按有资金的帐户才给予申购资格。
水皮:我不建议交保证金,但是通过软件设计可以解决,你的账户上有钱能够申购,没钱不能申购,但是不划转你的钱,就算是划转利息也得打回我的帐上。不断的改实际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现在做的也是不对的。
张卫星:新股申购的问题华生(华生博客,华生新闻,华生说吧)老师当初提的观点我想再提一下,相当不错。在新股申购上是否能够搞搞社会主义,不能搞资本主义。所谓社会主义就是人人有份,以人为基准,以人为本,以投资者为本,以投资者帐户为本,这就是社会主义,这样的话更好一点,因为是稀缺资源。国际上说认购新股是有风险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达到一万家上市公司的时候,还是新股不败,总体上来讲没有风险,跟国外完全不一样,不能拿国外的经验来套,套来套去变成我们在新股上面走的是资本主义,谁的钱多,谁拿的股票多,谁占的股票多,谁获得的垄断利益多,我们搞的是资本主义,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
英国一些优秀的国营企业的公司按人来分,走的是社会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走的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这件事情是非常错误的。这点上我认为应该有大的变革,用帐户来分,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要认清楚我们的历史时期和国际上是不一样的,询价、机构申购、利益都是胡说八道,那是国际上很容易暴跌,它的风险和利益是平衡的。中国的改革当中还是垄断还是稀缺资源,本身的利益和风险是不平衡的,更多的是利益,怎么可能用国际市场用利益和风险平衡的机制来套呢?最后发现有大量的打新族,就是来套取垄断利益,而且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套垄断利益,我资本多就抢走的利益多。这是我们管理层在这个地方没有看明白。
主持人:我前段时间听有人说证监会的思路想把中小投资者排挤出市场,让机构来?这个思路下散户的利益不想过分保护,今后就是基金来买,中国的散户多了,抱怨的多了,问题就多了,想把散户排挤出去,让机构来玩,这个思路对吗?
水皮:不是现在有这个思路,若干年以前就一直是这个思路。这个思路是不对的,这个是人为的塑造市场。从基金设立的时候就提出来,超常规设立机构投资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
张卫星:把投资者按阶级划分,和国际上不一样。
水皮:把投资者分三六九等,结果就是新股发行环节上是吃偏饭的,机构投资者可以保证金认购,按比例妈仔式认购,但是投资者不行。新股认购上出现过很多次问题,包括张景华当基金部主任的时候怒写万言书,通彻基金,上对不起组织,下对不起良心,让我们怎么做人?机构是最不负责任的,尤其是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完全是吃偏饭的,把自己当成小孩,在抗上撒尿,才两岁。其实十岁了,还在抗上撒尿,差点搞出市场风险。这是一个人为的方面,人为的淘汰中小投资者,这是不对的。人为调整投资者结构是不对的。
另外,人为的调控股价也是不对的。我以前也提到过这个现象,认为股价虚高是供不应求造成的,瞬间供应量加大就能把股价调下去。一个股市盈率30倍,五个股上市市盈率还是30倍,集中供应可以把股价打下去,很快陷入一开始就谈到的马上出现恶性循环,因为是人为把股价调下去。我建议对于新股发行一定要有一个比例结构的控制,节奏的控制。
张卫星:水皮先生刚才掉到自己的逻辑陷井里面,反对人为,他最后讲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人为解决。
水皮:股价的调整还是应该由市场自己去完成,发行的节奏应该给予适当控制,不能过于市场化……
张卫星:发行的节奏和股价的节奏是息息相关的,这两个是相互互动的,还在人为,绝对在人为,逃不出去。
水皮:人为肯定是根据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做的。
张卫星:这个问题本来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中国权利的因素各方面的因素搞得非常复杂,其实中国的改革可以汲取最大的养分来自哪儿?就在于我们的菜市场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的菜市场很多都是自发的,不需要政府规划,有它的整体需求诞生了,一点点发展起来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担心菜市场会走偏,小商小贩缺斤少两怎么办?我们是不是成立一个中国菜监会呢?中国的菜市场能够这么健康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中国菜监会。很多监管体制是非常完整的,比如工商局、城管等各方面的机制都在,我们国家的结构非常完整,有各种各样的结构,不需要单建立一个中国菜监会,中国菜监会的分属机构来管这个事。
我们看一下香港证监会会发现,香港证监会根本不管股票发行,违规了我来牵头处理,我们根本不管供求量。水皮最后的核心还是要中国证监会来管发行的节奏和数量。
水皮:节奏跟量还是有区别的。我说的相对的节奏是指什么样的节奏?人们正常投资者心理对于新鲜事物接纳的一种节奏,这是有区别的。上大盘股还是上小盘股跟我没关系,但是一天上两个我肯定受不了。
张卫星:在印度一天上一百家都没关系,只要能发得出去,价格能够有收益,美国也是这样。这里面有一个情结,中国人的情结就是超人情结,有一个人非常强,比市场都牛,能够引导市场往一个方向发展,这是超人情结。在股价的超人情结上水皮已经放弃了,但是他有另外一个情结,节奏这个地方还要有一个超人,这个人比市场还牛。这就是核心问题。这样我们永远改变不了,这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一个阶段。
水皮:有悖论的地方,这就是国际市场跟国内市场有区别的地方,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是这么理解的,可能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讲是另外一种理解方式。
张卫星:实际这个问题最大一统的解决方案,我们会发现非常多的问题,除了股权分置之外,发现中国股市还有很多问题,大一统的方案如果从根上解决,我们现在需要建立多层次市场,可能经过一两年的阵痛,如同股改一样,今后会非常省事。一天到底发100只股票还是发50只股,不由中国证监会决定,由市场各区决定,今天江苏省的市场非常好,我学物理学,物理学所有的研究都是从理想化开始研究,先设想,比如绝对静止状态,无摩擦力,但是存不存在绝对静止状态,存不存在无摩擦力的状态?不存在。真正的结构应该让市场多分散下去。
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谈的一系列其它问题最后都会陷入到逻辑陷井里面去,就如同我当年说的,如果你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会走偏。原来大家不承认,现在认可了,股权分置不解决,所有问题都解决不了,2001年讨论五六年现在股改了。股改完成之后,上市公司里面股东利益的统一问题解决了,全流通了,但是又发现申购、新股、价格这些问题又出来了一大堆,很难受,我就可以告诉你们,如果你们不解决多层次股票市场的制度分布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因为会出现一个接着一个的逻辑怪圈。刚才水皮说价格不管了,现在控制数量,数量控制不了,控制节奏,总有一个超人情结来控制,因为这个人能够玩弄市场,那这个人就是矛盾的集中点,控制不好,是不是水皮来控制?水皮控制不好证监会哪个处长来控制?哪个处长来控制不好,就是矛盾的集中点。
水皮:照你这样讲,明天上一百家行不行?
张卫星:这个问题就是明天上一百家是谁决定的?超人的水皮来决定的,不是市场。在印度在美国一天上多少家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因为今天的市场江苏省的市场能发两家就发两家,西藏的市场一家发不出去今天就停着,完全就是地域化解决问题,否则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水皮:这是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最大的区别,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的问题。我们是中央集权的,说白了还是一个计划管制的国家。资本市场实际上本质上是很自由的私有资本为基础的模式,这是矛盾。
张卫星:这就是核心的矛盾。
水皮:这个展开了就没办法解决。
张卫星:有办法解决,大家的思维还是没有放开,当年我提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水皮就批评我这个事,这个事情怎么怎么着,别说这些问题,太危险了,不是能够解决的问题。经过两三年五六年,看明白了这个事情非常快,各地都有需求,因为各地一开始没有需求,全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上什么市,就变成圈钱了。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很快了,大量的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人股份,在江苏、浙江整个省份里面已经非常多了,我们的工商管理体系已经很健全了,这就是我们地方股市的基础已经有了。企业有了,资金有了,股权有了,需求也有了,五六年以前十年以前建地方股市那是有问题的,问题很大,因为公司都没有。
主持人:中央集权是国情的问题,不可能轻易把权利下放到下面去。
张卫星:中央想把利益控制住,但是这个不是主要问题。当时股权分置改革搜狐财经立了很大的功劳,一直全程跟过来,下一个最热的选题就是地方股市。如果你们能够把这个选题再跟下去,我可以讲,经过三年五年的阵痛,全中国出现一百个股票市场,再过50年中国的经济全球都挡不住,那个时候是最强大的中国。
过去没有股份制公司,有规范的私人股权吗?都没有,全是零。那时候的结构都是国有企业改过来的,国有企业都是想圈钱,想解决问题。圈完了钱,机制也不好,问题也没解决,所以出来投资者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和那时候不一样,现在有大量的股份制公司在工商局体系里面出来了,有一系列的民营企业、小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个不用担心,已经出来了,现在的结构和过去的结构不一样,包括工商管理体系也非常完整了。这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以后,和十年以前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资本是全国性的,资本在全国配置,不能局限在每一个省里面。
张卫星:每一个省都有就无所谓了,江苏的企业好去江苏投资,浙江的企业好去浙江投资。
水皮:把沪深股市的投资者分流了。
张卫星:上市公司也分流,五年以内中国要上市一万家上市公司,通过沪深股市是完成不了的。印度就有一万家上市公司,美国超过一万家。
水皮:一定要区分清楚一个很大的概念,他所说的股市跟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股市不是一回事,如果理解成一回事就完了。
张卫星:这跟菜市场和超级市场的概念,不要想建超级大市场,看着人家超级大市场很好玩,要解决中国很多的需求问题更多是菜市场。国家政策要想清楚,可以把政府的官员一些学者派到国外考察,你就考察德国、法国、意大利这种小企业,民间企业经济发展非常快,它的资本市场是怎么建的,可以看看很明白,这个省的股票市场是怎么样的,怎么投资者监管,一下子就明白了。
水皮:沪深股市两个市场还没搞明白,怎么可能放开?都变成黑市了。发新股充满着不公就应该改。
主持人:证监会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可能性大吗?
水皮:大家都说可能就会改,大家不说就不可能改,必须有外力来促进。
主持人:现在银行股发行确实涉及到国家的命脉,国航发行就很不是味道了。
主持人:而且散户扛大头。
水皮:问题是谁叫你买的呢?
张卫星:核心问题就是刚才讲的,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些新股?它有两个情结,如果我是买入股票的,我就担心上市冲击我的价格,或者后面还有更多的大企业要上市,说白了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害怕这种冲击。你承认你买的是没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买的不对。如果买的很对,不用担心任何问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担心申购新股?明明知道新股挣钱,这种稀缺资源当中我们没有拿到利益,我们心里面难受,我们觉得利益被别人拿走了,我们觉得不公平。这些核心的问题在哪儿?就在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多层次市场,这个问题不解决之前,这种争论永远存在。
主持人:我们停了不发新股再建立一个市场?
张卫星:不解决一定是这种轮回,只能忍着。很简单发行股票的时候要持有股票就担心,我要被下跌了,我要被冲击了。
水皮:证监会认为现在的发行没问题不需要改,或者认为现在发行节奏也没什么反常的,也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投资者有投资者看问题的角度。总体来讲,新股是稀缺资源,后面实际上再加一句话才完整,整体是这样,但是作为投资者来讲风险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这个恐怕是今后我们不可避免要碰到的问题。比如国航,风险已经显出来了,明天大家可以看看搞不好当天就破发。机构投资者那么不看好,而且现在油价那么涨,经营前景那么不好,有什么理由继续涨?
张卫星:如果破发很多投资者去买。
水皮:很多大股东增持,有很多增持的也跌,股票六个亿算什么,瞬间就没了,宝钢也是,广州控股都是,都是跌破增值的价格,而且长期起不来,这恐怕也是一个问题。管理层可能也会想,不这样虚高的股价怎么下来?国航要上市,你们有人买吗?如果没人买不就上市了吗?没有说非上市不可,而且国航自己也削减了。询价的确也是问题。
张卫星:这个问题要站在中国股市需求的紧缺资源上来讲,对于破发的股票在过去这么多年,哪怕在发行价附近没有亏损的,都获利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机会。延续几年,这个时间会很漫长,不会今天全流通了,马上像海外一样。即使破发,这个股票也能获利。很简单的一个逻辑,中国的股市什么时候有市场风险的时候,一万家以上上市公司的时候,这是中国的需求。我们看到美国,我们看到印度两个和我们国家最相似的国家,他们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水皮:即使你讲的有道理,也是风险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国股市还有一个问题,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合理,这也是五大问题之一,优质的大盘蓝筹股比较少,今后几年所谓控制节奏也好,选择上市公司也好,应该主要是为适应这种调整来服务的,都向好的优质的上市公司慢慢把这个结构调过来。国航也上市,国航上市的时间点有点不太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上市,真的不合适,这个就会有风险,可能破发。
回过头来讲,你可能让中国移动回国上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中石油回国上市,可能回来完全是不一样了,而且对它增发的股数有一个相对控制的话,完全不一样。还是应该多侧重于这类股票,不会破发,不会跌破发行价,盈利能力很强。
国航上市对于市场的理性来讲是一个好事,大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快对新股发行从盲目狂热的追捧到全面反思甚至抨击,这个过程很快,这是历史上都没有过的。国航明天的上市应该是一个好事情,后面怎么调整,管理层是不是能够听得进我们说的东西,我们也不知道。至少在新股的三公原则上面,在平稳上面我们说的是对的,方向性也是对的,包括品种的选择上面我们的建议也应该是对的,也应该是管理层想要的。但是各种影响因素很多,挺好的想法执行起来,各种各样的利益方都会加进自己的东西,一旦搭便车,这个事情就会走样。
主持人:两位老师谈的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两位嘉宾,感谢网友的参与。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