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拉近国际巨头距离
证券业需要更大规模整合 视频一
>>>>>>>>WTO拉近国际巨头距离
证券业需要更大规模整合 视频二
华生:
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华生的博客
符学东:国联安基金董事长 >>>符学东的博客
黄华民:中信证券金融研究员 >>>黄华民的博客
王如富:东方证券金融研究员 >>>王如富的博客
主持人吴飞: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今天邀请到几位嘉宾,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的时候搜狐财经推出了大型的策划,入世五周年负责的大国迎来全面的开放,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作客搜狐,回顾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的得失和对未来共同的展望,为广大网友打造和专家沟通的平台。本期我们的访谈是WTO五周年看中国证券业的变革,今天的嘉宾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先生;国联安基金董事长符学东先生;中信证券金融研究员黄华民先生;东方证券金融研究员王如富先生。各位网友通过网络电视和各位嘉宾的博客还有文字直播间与各位嘉宾互动。先请各位嘉宾和网友打一下招呼。
证券业入市的路径
符学东:各位好。非常高兴参加搜狐网的财经频道的访谈,希望和大家认识,有所交流。
主持人吴飞:希望成为搜狐的老朋友,像华生老师一样。
华生: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搜狐的中国入世五周年这样一个总结讨论,这五年来大家有目共睹,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资本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来回顾非常有意义。
黄华民:大家下午好,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到搜狐和大家交流有关证券业开放五周年,我原来从事证券和保险非银行的研究,保险是在04年已经开放,我想今天再来谈证券各个行业应该有一个借鉴的作用。
王如富:各位嘉宾、主持人吴飞好,各位网友好,在中国加入WTO五周年之际和网友交流一些对证券业的看法非常高兴。
主持人吴飞:刚才提到各位网友可以通过嘉宾博客来参加我们的访谈,博客可以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国加入WTO也改变了中国的证券业,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想问问,华生老师和符学东先生,哪位证券业的从业时间比较长?
华生:证券业的从业时间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从来没从业过。从买股票的历史来看长短的话,我估计比符学东要长,因为我是80年代去英国,英国撒切尔搞私有化的时候我们就买了股票,股龄可能长,证券业从来没有入过。
主持人吴飞:您的股龄长,那您回顾一下证券业的发展。
华生:我的股龄长是算上英国的那一段,还要证券业的人讲。
主持人吴飞:回顾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有没有发生一些让你们日后谨记或者改变你们生涯的事情呢?
华生:我觉得是这样,因为从中国证券业来说,开头的发展当时我还在国外,所以这个待会儿让他们去说。但是我们大家知道当时在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还没完全确立的时候,当时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开了证券市场,应该说有诸多的不完备,但是今天来看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开端,没有那样一个开端,不管那个开端多幼稚,有多少问题,但是中国证券市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一点本身对我们就有一个启发,任何新生事物要发展的话,一开始就要求它十全十美恐怕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样的话,今天未必有证券市场。
我参与证券市场比较多的正好是和入世相关,从五年前中国加入世贸,证券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开始对外开放,在路径上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对证券市场直接和国际接轨,这种接轨因为我们有些基本条件不具备,可能以证券市场本身比较大的损失为代价。另外一种,要调整自己的制度构造,使得基本制度构造能够和国际接轨,在这个基础上再从各个方面把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互通起来。这几年来看,入世五年来看,特别是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相当伟大成功的基础上,再来看中国和国际证券市场的接轨,可以说令大家感慨万分,应该说是走得非常坚实,而且证券市场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当中扮演晴雨表的角色。我跟符总是在牛津大学的校友。
WTO 证券业需要更多的开放
符学东:华生一直是搞理论的,在理论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他的文章只要是发表的我都看。
主持人吴飞:他在博客的搜狐是非常受欢迎的,有很多粉丝。
符学东:我刚刚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概念,我打算自个儿也搞一个博客。WTO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从业时间应该说比较长,93年从机关到证券公司。从证券行业来讲,对外开放的概念怎么讲,实际上这个门一直都是开着的,只不过形式不同,有的时候是明的,有的时候是暗的,有的时候大一点,有的时候小一点。
比如说最早我下海以后开始做A股,其实中国人从来没有做过企业,那时候做企业怎么办?做招股说明书,拿着国外的资料翻过来看。做一点和证监会进行交流一点,看看怎么样做比较合适,这是学。而且很快和国外证券公司一起做B股。证券行业本身是这样,而且上市公司也是这样,现在有B股市场,有国内大企业的H股和全球上市的ADI这一类的。实际上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这个门始终都是开着的,只不过形式有所不同。WTO之后应该说对中国自身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更好的机遇,当然也是挑战。
国内资本市场和国外资本市场相比差距非常大,WTO谈判首先看到的是挑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保护。但实际上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更正面去评价,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开放,需要更多把国外的经验、方式、市场引进来,这样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否则的话,我们始终不可能成长,只有门开大了,这个市场才能成长起来。
华生:符学东以前是国家体改委,就是开放推动改革,如果不开放光靠自己改,难。
国内券商资本金相对弱小 本土券商要胜也难
主持人吴飞:现在改革到了什么程度呢?
黄华民:我正好是01年毕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911,一个是中国的WTO。我03年才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原来在上市公司做投资研究。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发现证券公司正处于阵痛整合的时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管理层加大了对券商的综合治理,今年十月份综合治理已经基本完成了,整个证券公司的监管开始进入常规监管阶段。国内的证券公司分成两类,一个是创新的,一个是规范的,加起来有六七十家的数目。
我以前研究过保险、银行这方面,证券业的开放或者说证券业本身和保险业、银行业有显著不同的一点,证券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人的依赖是非常大的。但是像银行和保险可能对网络资源、客户资源优势比较大,原来前面对证券业开放有三家合资券商相继成立,第一批有三家,后来有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签下来之后,现在向外资转让股权的进程基本暂停了。按照现在的时间计划,通过其它媒体的报道,要到07年下半年整个券商的风险控制达标之后会重新向外资进行股权转让这方面的开放。
国内的券商从资本金这个角度来说,相对高盛、美林还是比较弱小,整个行业的资本金不及他们一家。从这一点来讲,可能在开放之前国内的券商还是需要抓紧时间做大做强才行。
王如富:我02年加入证券业,正好那时候中国加入WTO,经历了三家证券公司,经历了证券业的起起伏伏,前几年证券业发展遇到很多危机,中国证监会在国务院的主导下采取证券公司综合治理这么一个大的工程,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果。现在这个门应该开的大一点我也比较赞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验充分证明,任何一个行业不抓紧实施对外开放的话,发展会较为缓慢,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中国入世协议当中提到中外合资公司的内容,对证券公司没有做出进一步的承诺,为我们国家制订下一步证券业开放留出了空间。
主持人吴飞:目前国内券商竞争的格局是什么样的?
王如富:经过2004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重大的成果,30家左右的高风险证券公司得到妥善的处置,目前有18家证券公司获得创新的证券公司,25家证券公司获得规范发展的证券公司,我们还有一部分证券公司得到处理,这样全国留下来大概七八十家左右的券商。进一步其它中小券商会融合到大券商里面,市场格局来讲,形成核心的证券业的发展格局。从出资方来看,有三方为代表的证券业的格局,一方就是以汇金公司等等出资建立的中央系的证券公司的体系,另外就是以各省自身为代表的地方系的证券公司,第三类是外资入股或者参股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等等。
主持人吴飞:国际投行现在在全力争取全牌的业务资格,本土券商肯定会受到全面的冲击,本土券商跟国外对抗有多少实力?
符学东:从基金行业来讲一下更有针对性,实际上我觉得从证券行业来讲,我到基金刚刚才两年,原来一直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高端客户的竞争肯定是非常激烈的,在这一方面本土券商要胜也难,你手里所有的产品、你所能够涉及的市场非常有限。
主持人吴飞:本土券商要胜也难……
符学东:我指的是高端客户。
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介入净化行业
符学东:中金已经是合资的了,你比如说像大的银行上市,本土券商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实际上最主要的是一个上市发行靠的还是国际化运作,要依靠国际市场实力的大券商。高端业务、高端客户本土券商竞争起来非常困难,只守在中国本土这块市场,你的客户资源、实力总是受到限制。但是国内券商的优势是在中低端客户,这些中低端客户对于国外大的投行来讲,进入中国做这个业务,他们的成本相对高,没有明显的优势。今后可能在开放以后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情况是比较明显的状况。今后如果国内券商走出去,真正和国际上大的金融机构能够平起平坐了,那时候可能会有变化。这是证券行业。
作为基金行业来讲,其实很有戏剧性,中国基金业开始是98年、99年,当时是老十家封闭式基金,那个时候大家关起门来中国人自己溢价,有的外国人看不懂,当时上市的时候溢价高得一毛多、两毛钱。外国人看不懂,封闭式基金怎么可能是溢价的呢?都是折价。这是当时的情况。03年之后合资基金慢慢进来了,这前后出现了基金黑幕的事件,合资公司进来之后很有意义就是把国外的管理方式、投资流程、风险控制,还有投资理念带进来了,这方面对中国基金行业的影响我觉得应该积极评价。有了这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介入,确确实实对于净化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合资基金公司过来还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还要适应本土化市场。这两年合资基金公司在经营上,在业绩上确确实实也出现了分化。和本土的基金公司相比,确实也难说胜负,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从规模上来讲,南方、华安这些大的本土基金公司在规模上是超过了合资基金公司,包括近期业绩上,很多本土的基金公司业绩都很好。开始合资基金公司进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大家都很欣赏。
主持人吴飞:国联安是第一家合资的基金公司,当时受到什么样的追捧?
符学东:04年的时候发小盘基金,一下子发了80多个亿,当时是合资基金里面这个概念非常热,像现在内资基金公司发基金一样,确实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路还得往下走到底是合资的还是国内本土的基金公司,谁能胜出,恐怕不是以这个来分,还是要对这个市场很好理解,谁能适应这个市场。合资公司有合资公司的命门,本土公司有本土基金公司的命门。
证券业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整合
主持人吴飞:国内券商要胜也难,必须要走出去,现在有几家券商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华生老师觉得他们这种适应的过程会有多长呢?或者说他们竞争力提升能有什么样的速度?
华生:至少现在的情况来看还很长。因为现在我们只有极少数几家券商在香港有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应该说它的业务跟国内的业务就我看到还是比较孤立,还不是完全整合起来的,甚至在法人主体都是相当不同的。因此这步走出去,最多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市场上初步学习的过程,整体上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跟国外的大投行,不要说进行竞争,能够多少开始进入我觉得还有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国内的证券界本身进行大规模的整合,这次整合主要把难以维系的问题很大的人清除出去,不是产业意义上的整合。产业意义上的整合,各个行业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市场份额集中到两三家这样的行业龙头上去,才有实力进行全方位的对外发展。像现在这种规模跟现在这种力度要问我,我觉得路径还比较远。
主持人吴飞:咱们的力度其实是不够的?
华生:对。现在做的基本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在还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而不是像其它产业一样,像通信产业已经到国际市场跟国际巨头争份额了,应该说我们的证券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
中国证券业开放之路不会步英国后尘
主持人吴飞:证券市场没有开放之前,境外证券业的经验,英国、日本、韩国证券业开放的路径和经验应该有所借鉴。英国投行相继资本雄厚的欧洲和美国的同业所兼并,前几天又曝出伦交所被纳斯达克竞购,这种开放的结果您怎么评价?
华生:这个跟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相一致,应该说英国客观上还是一个小国,因为是一个岛国,因此在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受到美国包括欧共体一体化,在这个规模上进行整合,应该说是一个自然的趋势。中国包括证券界、基金界发展余地很大,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土市场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上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整合过程当中,中国的证券界、基金界是不是像英国那样基本上面临着被别人兼并的命运,我觉得倒不一定。中国市场本身是一个幅员非常广阔的市场,有相当大的规模。
主持人吴飞:您认为还不会到英国那种地步?
华生:我们的余地要比它大得多,要意识到英国仅仅相当于我们一个江苏省这么大的人口跟范围,它是一个岛国,那么它在全球市场上相对来说跟我们国家这么高度增长的经济还是有差异的。
符学东: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刚才讲到美国、英国、中国,最近国际上对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和英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讨论也很热烈,大家很关注这个问题,在研究为什么英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最早但是最后被美国取代,理论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
美国市场的发展除了华生讲的,美国的经济实力,两次世界大战的特殊地位,借助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反过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市场背后更深层技术、制度的问题。一个观点是活力,美国市场的发展因为是有活力的,是充分的开放,允许大家用西部开发的精神去发展市场,同时严格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通过监管来使它逐步规范。这样是一个有活力的市场,不断创新,提供各种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吸引了全球资金进入到这里。
主持人吴飞:刚才您提到创新的金融产品,我们觉得不得不提的是权证。
符学东:英国市场的特点是绅士+英格兰银行的窗口指导。英国的市场法规很少,不像美国今天发一个法规,明天立一个法案,靠的是券商的自律,靠的是偶尔英格兰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是这么一个市场。当时我参加讨论问过,中国属于哪一类?外国很有名的教授讲,看起来中国像美国,但是实际上更像英国一些。资本市场的发展我觉得经济是一个基础,市场发展的时候,能开大的过程当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主持人吴飞:前几天我们关注到武钢认沽权证一天涨了五百,这是第一次,这种创新结果带给投资人什么?
符学东:这些东西要站得更远一点,用更长一点的时间来看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吴飞:这种投机您可以接受可以理解?
符学东:可以理解,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文化问题,这件事情在美国市场无所谓,你愿意去炒就去炒,有人愿意买就买。如果有高风险的话会要求有资格的人去购买,如果你有资格购买,他认为你有判断能力,你买了以后损失是你自己承担的。市场让他承受损失是最好的教育,这个市场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想来管市场,教给每个市场参与者怎么去做决定,做什么决定,规定是按照什么规定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市场永远不可能成长起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其它方面的参与者。必须要靠大家在实际过程中,所谓市场就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不可能由谁去判断,市场就是这样,参加的人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主持人吴飞:黄华民和华生老师是非常对立的观点。
黄华民:实际上每个市场有每个市场的特点,日本野村证券也做得非常好,韩国的三星证券也很好,台湾稍微特殊一点,台湾当时开放的过程,整个被外资主导,本土的券商做一些中下端的客户,做利润率很薄的,高端衍生品基本被国际投行拿去了。日本不一样,基本是靠自己的本土发展非常好,韩国的三星证券也是一样。华老师刚才讲到,英国是一个岛国是一个系国,中国是一个大国,当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提到中国是一个大国,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强国。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产生本土强势的券商,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当然需要政策方面的扶持还有证券公司自身的努力。
现在几个行业里面比较,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实际上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最低的,不到10%,按照经纪业务来算。中国人寿占了全国市场的48%,中国财险近5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到的市场份额有20%的水平。美国也是被高盛等几家大的投行垄断了,投行想把交易所撩开,自己组建一个交易系统,自己客户在自己的交易系统当中进行交易,不到纽交所、纳斯达克交易。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强的规模经济性,中国正好是一个大国,所以有这样一个足够的市场容量让它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外行现在进入金字塔尖很少数的客户,中国未来五到十年整个中等收入阶层或者中产阶级迅速崛起的时候,这是本土券商成长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关键是发展过程当中如何有好的策略把客户抓住。
WTO 拉近与国际上成熟巨头的距离
主持人吴飞:现在合资券商、合资基金批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券商这边比较慢。
黄华民:批完之后基本停掉了。
主持人吴飞:瑞银拿下这个牌照差不多用了5亿人民币。
符学东:基金除了保险公司可能被批出来,基本其它的合资公司批的概率很低。而且从国外来讲,我感觉到合资对他们来讲其实首先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一个了解,其次是桥头堡,登陆中国市场的一个桥头堡。真正在中国市场发展采取什么策略,各大投行有自己的策略,采取合资方式不一定是唯一的方式,包括基金业是这样。很多国外大的基金并没有进来,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本土的证券公司还是有很强的合资愿望,国外证券公司到底怎么做我不太了解。作为基金公司,我估计拿牌照肯定是愿意的,但是真正作为自己的业务战略是不是采取合资战略,还是不同的。
主持人吴飞:从国联安来说,这种合资和基金公司以后的合资基金公司,您会提供什么样的得失经验?
符学东:得刚才已经讲了,确实把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引进来,目前这个阶段恐怕就是这样了,如果拿到更多的东西那就要继续开放。实际上现在只是把一些硬的东西拿进来了,中国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无法比,产品的丰富程度、整个交易机制的复杂性差得很远,你现在这个市场让他再拿也无法拿了,因为它玩的在美国资本市场在其他市场玩的那些东西你没有。有的话,法规不允许,结构式产品,法规不允许,人家一天结构好几个,结构好几层,你根本不可能。我们现在目前阶段也得到这个程度,失没有感到失到什么程度,还是有积极作用。
华生:对基金具体我不是太清楚,刚才讲到两条,一个是要看我们证券业、基金业跟国际上成熟的巨头相比我们距离很远,这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我也承认,因为中国的规模,不但是本身的客观规模,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如果不说中心的话,客观上具备这个条件,发展本土强大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这个是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去营造。
王如富:我也对中国民族证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第一点理由就是前面各位专家提到的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市值规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有两到三倍的增长,这个将会为证券公司提供广阔的业务空间。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会对证券业的发展采取良好的政策预期,从英国本土证券业来讲被外资控制,以及韩国证券业的发展,它能得到一种良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证券业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是不同的。韩国在1981年到1984年首先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在韩国设立代表处,慢慢在85年到87年允许外国公司在韩国设立分支机构,1996年允许外国证券公司在韩设立分支机构并享受国民待遇的路径。
我们国家证券业对外开放这种良好政策预期的前景下,我们国家的民族证券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讲?尚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我们国家证券业对外开放有三条原则,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推进证券业的开放步伐,与整体经济相适应,注意开放的速度、程度与市场速度。第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我国证券业的角度出发,借鉴市场的发达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引进外国的人才技术利用外资,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局部问题。第三,总体竞争互利双赢,中外双方应该享受平等的政策,双向对等,既要合作又要竞争,互利共盈。国家对证券业的开放是非常谨慎的,适度保护同时积极开放的政策取向,对中国民族证券业的发展应该充满信心。
黄华民:到07年整个金融服务业开放将进入新的起点,中央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可能会有很多的政策出台,从H股、银行股、保险股的表现或者A股持续上涨情况看,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应该对证券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就在前几天,上证报有一个统计,中国的A股总市值占到GDP的47%,去年底只有18%,我预测2010年到55%,今年一年就到了47%,这是算的总市值,算流通市值稍微少一些。中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快速双向扩容的过程,H股的大型国有企业回归A股上市,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加大入市的力度,对于证券公司这样一个金融的中介公司来说,加大了它的生存空间,供它生长的水分和给养在大量增加,不像01年的股市大幅下跌导致证券公司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05年底开始整个证券市场开始大扩容,指数的持续上涨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外围环境是非常好的。
第二,综合治理之后,整个风险压到最低程度,对于内部的风险控制,客户资金的第三方存款,有效限制了证券公司的风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成立业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一方面是市场的空间迅速成长,另外风险是可控的。
我想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中国的本土券商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主持人吴飞:证券业的开放需要刚才两位谈到的更快、更多的开放,更大的力度。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更多严峻的法律,不光需要政府部门的法律制订,更需要市场里面的人更多的有效建立。谢谢各位嘉宾参加这次的访谈,本次访谈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