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主编王子恢 |
王子恢:我们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每次活动的前期策划、话题设置我们都在参与,”反倾销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话题的选择本身很有代表性,我们在确定话题前期也做了一些沟通,目前来谈反倾销与社会责任话题,从这个角度去谈,以前集中就这个话题来探讨,媒体关注的相对是比较少的,我们也希望提出这个话题,能够与在座的学者、专家跟我们一起探讨,给我们开拓一个组织报道的新思路。经过今天这么多专家探讨以后,收获非常大,包括任老(任泉)还有在座诸位老师提出的看法,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我们作为这个活动联合发起的单位之一,感谢在座的诸位学者,包括来自企业界的代表给我们贡献的智慧,我们将通过搜狐财经 这个平台把我们的观点传播出去,相信会影响更多的学者,影响更多的企业。
| |
就我个人而言,我们在设置这个话题的时候,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也是基础于自己的如下感想。
一,我们需要换一个眼光和角度去看反倾销。因为我们也意识到,中国企业一直在谈反倾销,一谈起反倾销,就会有浓厚的民族情结甚至带有愤青情结,觉得我的产品出口之后,一定被扣倾销的帽子,是特意跟中国产品过不去,任老师刚才也讲了一定要摒弃这样的思维和狭隘的认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往往是对方提出反倾销的时候,理由都是非常充足的,比如鞋子,人家说建立在盘剥劳工的基础上,或者有些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你的产品到欧盟这样地方去以后一检测,虾仁里有氯霉素,茶叶里有大量的农业残留,人家不接受,你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对中国企业来讲,在自己生产过程中,根本没有想到,有了氯霉素或者农药残留以后,到市场上去对消费者健康究竟存在什么样的潜在影响,很多企业都不去更深的考虑。国外很多企业自身的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制定的标准,但是我们现在很多行业对这个事关注比较少,大家现在连鸭蛋、鸡蛋不敢吃了,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并不是说国外有意拿反倾销大棒打击中国企业,而是换一个视角反思中国企业本身缺失的东西。通过专家和媒体的互动,能够使这个观念更多的传播出去。
第二,希望中国的企业增强对劳工的人文关怀,尊重劳工权益,向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要效益而不是将成本向员工和消费者转嫁。刚才马宇老师也讲了,马宇老师说现在很多企业在反倾销过程中,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都是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自己的员工或者是消费者身上,这种情况在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我不是学者,但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企业去参加市场竞争,现在已经面临的是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不是在简单的国内的市场之内去竞争,整个对市场的观念需要拿全球化的准则去衡量,如果企业不是去向管理要效益,不是去向创新要效益,不是去向技术要效益,每次成本提高的时候,而是简单的把成本向员工或者消费者身上转嫁的话,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有长久的竞争力。我们也是提出这样的命题,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接受这样的理念的影响。
现在很多中国的学者一谈起企业社会责任,本能是反感的,我们也知道很多学者这样的对话不能找他谈,他一谈,便觉得怎么老拿这样的东西烦我,我们的理论本身表明一切东西靠市场说话,比如劳动力价格,是受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刚才梅新育老师讲,中国的珠三角劳动力价格几十年都没有涨,为什么?在一些学者来看,就就是市场的供求决定,现在给你600块钱的工资,到工厂来,干不干?你不干,你走人,马上有一大堆排着队上来,最后还得干。单纯拿市场劳动力供求理论衡量的话,表面上看是对的,但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他可能忽视了一个情况,中国的工人或者劳动力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跟工厂或者企业没有谈判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个人面对一个组织,当然只能曲就。所以,目前的劳力价格,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而是谈判机制不对等情况下的畸形市场价格,这个价格的主导权在企业。我们如果允许企业无限制这样做下去的话,恐怕这个成本还能低下去,也还会有一大批人来做,我相信这个价格能一直压迫到劳动力接受的底线,都还能一直能坚持下去,中国的就业 环境确实很严重,单个工人根本不具备跟企业谈判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要支持企业一味地用这种方式去运转,这是我们的困惑。
第三:我们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去反思中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但并不主张将企业社会责任当做反倾销的手段。我们在谈反倾销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时候,觉得谈这个话题会使一些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庸俗化,有人可能会想,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反倾销捆在一起,是不是把企业社会责任当作营销手段去传播?对我们来讲,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或许有人会这样去感受。我们把反倾销和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一起,并不是表明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竞争中的反倾销手段,而是从自己真正长远发展角度,作为社会的价值体系的主力角色上去反思自己,究竟哪些方面是欠缺的,是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如果从企业基业常青角度去考虑的话,面对全球化的选择,企业应该有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来不断地完善企业商业道德。而对于我们而言,本身不愿意把企业社会责任当做营销手段去谈,这是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中最大的误区。
第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背后的政府责任问题。刚才有专家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做同样的思考。我们在今年四月启动2006年最佳企业公众形象评选的时候,做了首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公众调查。调查有一个核心结论,大概是85%以上公众认为企业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光靠企业的自觉意识,在中国当前环境之下,还需要政府或者制度的力量加以推进和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来倡导企业的商业道德的重塑,必须靠政府和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单纯靠企业的自觉意识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一些大企业可以做,但是一些成长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行业,一些地方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根本不可能考虑到这么多。真正要把这个理念贯彻推进下去的话,政府的决策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后还是要感谢今天的所有的专家老师们给我们贡献的智慧。感谢!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