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27)
-特别关注
9月份以来,有关户籍改革的消息不断传来。人们注意到,大中城市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同样,有分析家从户籍改革的进程中看到了种种不能不说的现象,他们呼吁:户籍改革,切勿被观念误区迷了眼。
误区一:户籍改革影响稳定
199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从此起步。1998年7月,国务院又发文规定:“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然而至今,这项规定在许多地方不能落实。
据悉,公安部从1985年开始起草《户籍法》,然而十多年来,迟迟无法出台,主要原因是各部门的阻力太大,废除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几乎遭到各部门一致反对。
即使在“开了先河”的石家庄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还照样认为,放开户口限制势必增加城市压力:一是城市有大量下岗职工,外地人进来了,与城里人抢工作,增加再就业工作难度;二是市区大中小学校班容量已经饱和,外地孩子来了,增加就学压力;三是这些外地人变成城市人,如果没有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他们要享受政府的生活补助,增加财政困难。此外还有来自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有关人士分析,说到底,是政府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死抱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求稳、怕乱,宁可抱残守缺也不肯有所作为,这才是这项工作推进中的最大障碍。
误区二:户口功能不断加码
9月7日,青岛3名状告教育部侵犯其平等受教育权的女生终止诉讼。她们认为,起诉的目的已经达到。
提起诉讼的3名女生认为,教育部所作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直接侵犯了广大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考生张天珠认为,以北京为例,今年北京的文科重点控制线是454分,而青岛却是580分!山东一个孩子考上大学,要比北京的孩子多付出多少努力!
这一时期,从河北一大企业传来消息,几十位家长高考前把子女户口转往新疆均“大获全胜”————全部上了本科线,大多子女考进了北京,达到了“曲线救国”的目的。
户口能让你上大学,户口能让你上不了大学———这就是户籍的作用。
其实,这并不该是户口的真正作用。就像小到手机入网,大到买房、购车、办公司必须出具当地户口一样,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把行政管理职能附加在户口上,户口变成了一种钳制手段。
对此,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韩光耀认为,户口的实质性作用就在统计人口上。把户口限制在这一作用上进而从实质上淡化户口的作用,户籍才不会成为人为的障碍,这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的改变。
误区三:只让人才“享受”户口
近期,围绕人才引进,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推出了一系列“灵活务实”的举措:
“上海绿卡”,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凡是来上海工作、创业的海外人才,可申办1到3年有效期的“上海绿卡”,持证人享受与上海市民同等待遇。
据有关报道说,新通过的《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允许进京开私企者申办北京户口。
对此,专家认为,作为一时之策,这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陷入另一种思维误区。
南京农业大学张玉林博士说,要消除政策制定中的城市中心主义或城市保护主义的倾向,就要允许城乡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的合理有序的竞争。现在,有些城市政府只对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的居住、迁徙,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而对一般农民则严得很,是一种用工歧视。
张玉林说,城市中心主义已经渗透到一些市民的潜意识中,而某些城市政府的这种不当行为,又强化了市民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进城农民甚至被有些人视为“贱民”阶层,这是不能容忍的。
误区四:人口迁移只要单向
在这场改革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一种单向迁徙,而忽略了城市户口向农村迁移的问题。
有专家提出,如果今天的陶渊明不愿再当县令而想到农村种地,他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他没有农村户口,就不能承包土地,就没有宅基地,也就不能开荒种树,他只能回城,哪怕没有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传统的特权,大家起跑线相同,肯定会向优胜劣汰的方向发展,能力不行、动力不足的人肯定会被挤出去———而这,同样需要一条通道。
(摘自《工人日报》9月12日,兰海燕文)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