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地又掀起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招商引资工作对经济发展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各地是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记者在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时发现,招商引资在各地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招商引资工作正成为各地应对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但记者调研也发现,各地为招商引资也出现一些恶性竞争“优惠政策大比拼”现象,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实际招商引资工作中,不惜冲击国家环保、土地、税收等政策红线,个别地方还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另外,各地为发展经济,不顾国家整体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出现了一些经济项目同质化问题以及产能过剩问题。
今天,本报用两个版的篇幅对以上问题做详尽阐述,以飨读者。
各地招商引资“撞线”行为愈演愈烈 面对各地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招商热,一些地方为了“抢商”引资,不惜冲击国家土地、财税、环保等政策红线,部分地方干部还企望国家政策为地方招商“松绑”。有关专家认为,部分冲击红线的苗头和做法不利于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整体产业布局,很有可能给地方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损害国家利益。
重招商轻民本引发的沉重代价 日前,湖南浏阳县、陕西凤翔县相继发生招商引资企业造成的污染,进而引发群体性上访的事件。记者采访发现,两起事件有着共同的特点:地方政府在重商、扶商追求财政税收的同时,轻视了一些百姓的民本诉求,出现问题之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专家认为,一些地方重招商轻民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其他地方应高度重视引以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基层干部招商引资“喜忧怕”心态实录 记者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时发现,一些基层干部在招商引资中,普遍呈现出喜、忧、怕三种心态。他们喜的是招商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担心完不成年年加码的招商引资任务,害怕一些诈骗者钻招商引资大优惠的空子行骗,引发社会问题。
招商重视产业布局 仍存结构雷同隐患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逐渐改变“捡到篮子里便是菜”的粗放式招商模式,呈现出区域内定向错位招商,按产业链精细化招商的特点。但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仍然追求短期内对GDP增长做贡献,因此不同地区所选择的招商产业仍然相近、趋同,可能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从“饥不择食”到精细环保 近年来,各地为拉动经济增长,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以招商促发展已成为各地的共识,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记者日前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发现,与以往“饥不择食”相比,新一轮招商引资呈现出招商方式精细化、招商主体基层化、招商理念“绿色化”等三大新趋势。
金融危机背景下谨防地方“非理性招商”苗头 招商引资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记者调研发现,迫于竞争压力,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了降低优惠政策门槛、下达任务指标、借机铺张浪费等“非理性招商”的苗头。专家认为,这表明地方政府仍在过多地介入微观经济领域,存在一定的隐患,急需引起重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