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深度阅读

隆平高科遭遇实名举报“问罪”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仇江鸿
2009年12月31日09:50

  隆平高科遭遇“问罪”

  一份来自于网络的实名举报信,将上市近10年的隆平高科推到了风口浪尖。置身于“袁隆平”品牌与农业高科技光环之下的这家公司,如何回应?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仇江鸿

  一份题为《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的实名举报信出现在网

络上,核心内容是指责隆平高科(000988.SZ)在2000年底上市之时,就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等现象,上市之后又在募资项目建设、主业经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并列举许多材料和证据,一时间网议如云。

  这一“网络突发事件”,令一直置身于“袁隆平”品牌和农业高科技光环之下的隆平高科,没有办法完全做到视而不见。公司董事会秘书彭光剑新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对于上述举报,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曾经调查过多次,未发现不合规之处。”

  这一简洁、明确的回答似乎还难以满足网民、股民们的好奇,“实名举报是真的吗?”、“他们怎敢实名举报?”、“举报的事实是真的吗?”等等。

  2009年11月18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赴湖南长沙,采访到了举报人——原湖南农科院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陈绍光;采访到了举报信中所涉事项的当事人——湖南农科院前院长左连生、田际榕等。

  举报人说:“我不怕死”

  陈绍光说,这封举报信是真的,他本人参与了实名举报。他对《财经国家周刊》说,隆平高科是靠“打劫”起家,身上至少有“三宗罪”: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打劫“袁隆平”品牌和上市圈钱。

  来到陈绍光家,一眼看上去,除了电视和空调,似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他说,十年了,他一直坚持举报,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愉快的记忆”。他说,自己已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至少八种疾病,但“病残之躯不怕死”,他要和那些老专家们“坚持到底”。

  陈绍光捧出一纸箱的材料摆在桌上,单是不同时期发送给政府各部门的举报信草稿,就有15份,还有包括10年前隆平高科上市公告在内的多种证明材料。

  今年66岁的陈绍光,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在湖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并曾赴美国交流。原为湖南农科院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曾担任湖南果蔬科技公司董事长等职。

  在陈绍光展示的写给有关部门的举报材料上面,签着30位专家、学者的名字。他说,隆平高科成立伊始,时任湖南农科院主要领导人的左连生和田际榕等,同时担任隆平高科的负责人,“这为他们在湖南农科院和隆平高科之间腾挪国有资产,打开了方便之门”。

  他提供的2000年5月29日隆平高科《招股说明书》这样介绍:“左连生先生,53岁,现任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本公司名誉董事长、董事;田际榕先生,58岁,现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本公司董事长;彭海华先生,44岁,现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本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1995年7月~1997年5月,左连生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田际榕任副院长;1997年5月~2000年9月,左连生任党委书记,田际榕任院长;2009年9月,时任隆平高科董事长的田际榕按有关规定不能再兼任院长职务,这一职务由左连生担任。

  隆平高科上市前后,湖南省农科院与隆平高科签署的一系列合同、协议、补充协议,签约双方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田际榕。陈绍光说:“这缺乏公平性”。

  隆平高科改制重组中,湖南农科院将其下属的五家优质企业——湖南湘研种苗中心、湖南湘研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园艺种苗中心、湖南农化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威科技开发公司等,投入到股份公司。投入总资产为13000万元,净资产为4170.71万元,折股27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陈绍光认为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的,是在改制过程中,包括“湘研”辣椒在内的、原属农科院所有的多个知名商标,被“无偿带入”了隆平高科。他说,“这些当时都是农科院最优质的无形资产,隆平高科不仅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取得农科院科技成果的使用权,还借助农科院和杂交水稻中心出具的《承诺函》,将农科院下属单位排斥于‘同业竞争’之外。”

  陈绍光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这一结果致使国家投巨资、几代人奋斗打造的湖南省农科院以及杂交水稻中心,沦为一家上市公司的科研基地、人才培训及贮备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如此一来,杂交水稻研究的公益性日趋淡化,农民低价位获得杂交种子的时代也宣告结束”。有资料记录,隆平高科2003年度分红派息方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4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湖南省农科院持股比例为55%,分得红利808.5万元。

  当地一位地位不低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农科院所属部分研究所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公费医疗也难以为继,研发断档毫不奇怪。”

  举报人要问隆平哪些“罪”

  除了国有资产流失之外,举报人要问“隆平募资项目悬空之罪”。隆平高科在《招股说明书》中说,公司上市后将利用募集资金建设包括杂交优质粮油种子产业工程在内的11个项目,总投资56308万元,占募集资金69679万元的81%,全部达产后年利润18853万元。

  “这不过是忽悠政府、欺骗股民而已”,陈绍光对《财经国家周刊》说。他提供的材料显示:

  隆平高科上市后,11个项目投资规模被大大压缩,其中果树花卉种苗产业工程等四个项目停办。到2004年底,也就是募集资金4年半以后,隆平高科对于上述项目的累计投入,才达到31960万元,占募股资金的46.5%。

  隆平高科2001~2003年的年报显示,这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790万元、37459万元、4647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033万元、1006万元、2207万元,都没达到公司成立前相关资产的净利润,甚至不如单个蔬菜研究所1997年的净利润。

  陈绍光说,我们在举报信中就指出,隆平高科“招股说明书列举的11个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上市的需要。而成功上市以后,除了杂交水稻相关项目以外,其余项目对于公司的短期商业目的帮助不大,所以被消极对待。”

  “同时,上市募集资金又被大量用于其他领域”。其中,与农科院共同发起成立了湖南稻花香房地产有限公司,后来通过收购湖南开源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开元大酒店等项目赚取了不菲的利润。隆平高科2001~2003年的投资收益分别为2078万元、-6087万元、1333万元,占利润的比例较高。投资收益中的大部分从房地产领域获得,2002年的投资巨亏由股票等领域导致。

  陈绍光说,2003年,随着农科院退出(将其在隆平高科的股份转让给长沙新大新),一批科研单位从隆平高科回到农科院,其中,蔬菜研究所的年利润已从原来的几千万元变成了几十万元。

  举报人还怀疑隆平上市“存有隐形的利益链”。他们关注对隆平高科的“利益攸关者”中的湖南东方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农业”)投入了关注。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在隆平高科成立时,很多有实力的投资者拟参与进来,而东方农业当时尚拖欠湖南省农科院的大量债务,但其却借农科院的钱,再入农科院发起的公司的股,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财富王国。

  隆平高科的招股说明书说,东方农业以一宗农业综合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758.31万元入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湖南省农科院诸多无形资产并未被折算入股,而东方农业得以用土地入股。有人还告知,“这宗土地位于海南,因干旱、多风的气候,没有体现出其商业利用价值,最终成为湖南灾民的安置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湖南省审计厅对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一份审计报告中,看到了这样的记录:1998年10月14日,湖南省农科院向中国农业银行长沙县支行农科院分理处,借三年期科技开发贷款500万元,当天转借给东方农业200万元。

  陈绍光说,“1996年,全国各地相继设立农业发展银行,有一批信贷资金到位。当地一位政府官员亲自牵线搭架,将私营业主于雄介绍给左连生、田际榕共同办公司。先由省农科院科管处一位副处长撰写了以农科院科技成果为依托的农业科技开发立项报告,再向省农发行申请贷款。1996年11月,东方农业成立时注册资金200万元,核心成员除于雄外,也有田际榕、左连生等人的亲友参与。为了跟农科院有关联,省农科院占干股10%。”

  陈绍光告诉记者,1997年11月,东方农业成功地通过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将注册资金放大10倍变更为2000万元。“最终,东方农业所持有的隆平高科股份,在二级市场上悉数抛出,靠从农科院借来的200万元获利数千万元。”

  陈绍光等举报人质疑的对象,还包括隆平高科上市时的战略投资者,他们认为这里面也存在“隐秘的利益链”。

  战略投资者是指那些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

  隆平高科上市时选择的九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富邦资产管理公司、新兴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北京美华恒润科贸有限公司、上海证大投资管理公司、西安保德信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洋浦金宏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士豪投资有限公司、湖南汇林投资有限公司、湖南省驰宇实业有限公司等,均不是以涉农产业为主业,且都没有长期持有隆平高科的股票。举报人认为,他们都是以此作为套利的工具。

  记者了解到的解释是,隆平高科在筛选战略投资公司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种业公司都不具备实力——即无法按12.28元的股价购买50万股,所以只好选择了与隆平高科签有销售协议的公司,上述九家公司都属于这种情况。

  袁隆平与隆平高科

  投资隆平高科的股民,大多是冲着“袁隆平”品牌来的。袁隆平院士德高望重,贡献超大,名震全球,“袁隆平”三个字可谓价值连城。1998年6月24日,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曾宣布:“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元。

  有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提供材料:到目前为止,用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企业,只有隆平高科及其下属子公司。

  有网民提出:“价值千亿元的品牌归了隆平高科,而当初改制时,为何没在股份中有任何体现呢?”

  “隆平高科公司只拥有‘袁隆平’这个姓名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袁隆平’商标”,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解释,“公司注册使用的‘隆平高科’商标,不能和‘袁隆平’商标等同。”

  有人还是不赞成这样的说法。《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这只是个概念游戏”的说法,“品牌不仅仅指商标,公司名称也是品牌”。他们认为,隆平高科用袁隆平的名字命名,已经达到了低成本占有“袁隆平”品牌的效果。

  “组建隆平高科时,是由当时湖南农科院领导做的工作,回避了‘无形资产’的概念,由此占有了国之瑰宝‘袁隆平’品牌。”一位现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看法。

  记者看到了一份1999年隆平高科与袁隆平签订的协议。协议约定:袁隆平的姓名仅限于用于股份公司的名称和上市时的股票简称。

  隆平高科上市之后,陆续成立了7家用“隆平”命名的分公司;通过品牌输出,组建了24家子公司,其中19家冠有“隆平”字样。

  据了解,袁隆平院士最初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给公司命名。“公司先是取名叫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后来为了尽快把杂交水稻推向市场,袁老师就同意(用他的名字)了。” 时任湖南省农科院院党委书记的左连生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隆平高科的招股说明书中是这样体现袁隆平与隆平高科的关系的:袁隆平是公司的发起人之一,持有5%的股份;袁隆平同意将其姓名用于公司名称和股票简称;袁隆平之子袁定江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按照协议,给袁老师380万元换取冠名权,但袁老师不要钱,所以给了5%的股份。现在来看给得有点少,但在当时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证监会认为已经够多了。”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当初省农科院在与省农业厅谈合作时,袁隆平看得比较远”,时任农科院院长的田际榕说,袁隆平当时就指出“不仅仅是能否控股,有非农合作方进来才是最大的问题。他还亲自给湖南省委、省政府写信,使省农科院退出与省农业厅的合作。”田际榕据此说明袁隆平院士对隆平高科的创立所发挥过的作用。

  有网民这样说,隆平高科在运行过程中是千方百计将自身与袁隆平院士本人或袁隆平院士的事业捆在一起,隆平高科一直强调“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袁院士都要亲自参加;珍爱公司,就是珍爱袁院士的品牌;敬业公司,就是敬爱袁院士的事业;为公司建功立业,就是为袁隆平事业建功立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本人对于自己与隆平高科之间的关系,并不愿多谈。他曾对媒体表示:“我从来不管隆平高科的事,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 据了解,隆平高科的利润中,有一半来自袁隆平院士担纲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制的杂交水稻种子,隆平高科对于科研机构的回报,大部分给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对举报人的信及所涉及的事情,记者原本想采访袁隆平院士本人。后得知,袁隆平院士有要事在身,实在不便打扰他,便主动放弃了这一动议。

  记者能给读者提供的情况是:2009年11月19日,一份盖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章的报告,呈送给了湖南省委宣传部,在这份题为《关于请求维护“隆平”品牌形象的紧急报告》的报告上,袁隆平院士签上了自己的意见:“请给予大力支持。”

  隆平高科创始人:“只想平静度日”

  在创办隆平高科时,左连生、田际榕分别担任湖南省农科院的党委书记(曾任院长)和院长(曾任副院长),隆平高科成立后,他们先是分别担任名誉董事长、董事长,后又交换职务,分别担任董事长、名誉董事长。他俩是隆平高科主要的创始人,现在均已退休。11月20日,左连生和田际榕接受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独家采访。

  “舆论监督非常欢迎,但我们退休后,想尽快地过上平静的生活。”这是左连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他说,今年他已经62岁了。同时接受采访的田际榕,今年67岁,农业专家出身的他说:“十年来告状的不断,习以为常了。”

  “创办公司的建议是左(连生)书记提出来的,他于1995年到院里担任院长,他抓这个事。”田际榕说。

  “隆平高科是从一次重奖开始的。当时农科院下属的蔬菜研究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得很成功,院里拿出150万元奖励带头人。此事在院里震动很大,大家在想,如果都能像蔬菜研究所那样把成果转化为商品,何必搞其他的?”田际榕所说的“其他的”,是指当时农科院职工们搞的创业尝试,例如买卖收音机等,但失败者居多。

  随后,省里给了100万元启动经费。“但这只是杯水车薪,银行不给贷款,我们就想到了搞股份制,”田际榕说,“请湘财证券的人来给上过课之后,农科院领导统一了思想——搞股份制,然后再上市,是条可行的路。当时,按照省里领导‘强强联合’的建议,农科院曾打算与湖南省农业厅合作。但后来出现的两个问题让农科院不能接受:一是不能控股,二是有非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因担心未来在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不能自主,农科院放弃了与农业厅的合作,这一决定使农科院错过了‘上市指标’。后来走了‘双高’论证(国家科技部、中科院专家的论证)的路子,经过证监会特批,隆平高科才重新获得上市机会。”

  1999年,隆平高科正式成立;2000年5月31日,股票上市。“全国各地的农科院只有湖南成功地建成上市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被写入了清华大学的MBA教材。”田际榕说。(完)

  插排:

  (1)举报人陈绍光说:十年了,他一直坚持举报,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愉快的记忆”。他说,自己已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至少八种疾病,但“病残之躯不怕死”,他要和那些老专家们“坚持到底”。

  (2)隆平高科主要的创始人说:“舆论监督非常欢迎,但我们退休后,想尽快地过上平静的生活。”

责任编辑:克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