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财经记者成长之路座谈会 > 财经记者成长之路座谈会发言

姚洋的世界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张小红
2010年01月29日16:26

  张小红

  

  1988年的一个雪天,在北京西直门内的一家招待所,姚洋第一次见到了林毅夫,“一开始,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是一个副教授找几个学生做助手。”林毅夫抛出的一个问题让姚洋和他的同学有点措手不及:“如果你从北京到新疆贩西瓜,你贩质量好的西瓜还是次的西瓜?”

  北京、新疆、贩西瓜,这几个关键词击中了年轻的姚洋。这个问题和经济学研究有什么关系?既不问经济学的流派,也不问经济学的思考,劈头盖脸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意思?

  程门立雪的典故,博览群书的姚洋是知道的,可当时,林门远非程门,人也没立在雪中,但心中还是忐忑。坐在朗润园一间朴素的办公室里,21年前的慌张已被现在的从容取代,姚洋的脸上露出澄净的笑。

  “姚老师很像梁朝伟”,许多北大同学把姚洋推上了偶像派的席位,在姚洋主持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北京大学演讲会上,西装革履的姚洋一出场,就引来场下热议。在姚洋的心中,导师林毅夫也是偶像,林毅夫比姚洋正好大12岁,同一属相。“我和林老师也会争吵”,一

  

  次中秋节前,姚洋和林毅夫为了学术问题吵了一架。中秋

  节,林毅夫拿出一块月饼,掰一半给姚洋,“都是年轻人嘛!”

  这是一个不简单的年轻人,少有才名,考入北大,分数很高,却学的是地理,“因为想学个和文科沾边的专业”。研究生终于改行学起了经济。“我虽然是做经济学研究的,但读书却很杂。”姚洋在一篇文章中坦言。一个人的书架,反映了他思想涉猎的范围。姚洋一面书架全是英文的书,另一面是中文的,有几本中英文对照版很有意思,《诗经/The Book of Songs 》,《周易/The Zhou Book of chance》,外国人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很有意思,诗经不就是当时人们演唱的民歌吗,周易讲究变通和机会,不就是机会之书吗?

  “我的一个癖好,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42楼朝西的阳台上读书。那时,夕阳正好,晚霞满天,西山历历在目,我在书和景色之间升华。” 当年的北大地理系学生这样回忆他的北大读书生涯。

  读书庞杂是率真的兴趣所及,而读专业的书不免乏味,可在搜寻过程当中快乐也会如影随形。跟随林毅夫先生研学从查阅原版文献开始,那时姚洋常去月坛北小街二号社科院经济所的所在,查阅英文学术期刊。图书管理员“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已经闲了很久了。年轻的姚洋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取下那些英文经济学文献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他已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一个附加的收获是发现自己的英文长进很快。”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西安,在父辈的工厂里工作。“那是我最低沉的两年,有一种脱队的感觉。”于是他给林毅夫写了一封信,倾述郁闷。林毅夫回信,鼓励他“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

  1991年,姚洋拿到全额奖学金,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农业和发展经济学是他的方向。“有一种归队的感觉”,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少年时代在江西农村生活的经历让他保持对农业质朴而本能的兴趣,可成年之后,每次回到乡村,近乡情怯的感觉挥之不去。物是人非,是敏感的人怀旧的线索,可在姚洋的世界,人是当年的人,却不像当年般热,乡村的景物更不是当年的碧水蓝天了。“低度发展,高度和谐”是姚洋为新农村建设厘定的边界。合理的村庄布局,基本的医疗保障,高度组织化的乡村,这就是姚洋描摹的“多样化农村”,“怎么建设乡村社会,走老路是没有前途的,梁漱溟先生的路径更多是一种理想。国家和基层社会得有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村庄民主。”

  20年求索,姚洋从一个读书者成为一个著书者,村庄问题成为姚洋心中长久的意象和议题,姚洋的选择是放弃田园式的遐想,面对现实。“我是理想主义者的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姚洋无意成为书斋中的知识分子,他是《南方人物周刊》评选出的“2008青年领袖”。2008年3月,姚洋表达了对昆明强力招商的担忧,“我讲了很多,媒体只用了我的几句话”,姚洋的批评得到了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回应,昆明方面邀请姚洋去看一看,“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批评了别人,受到邀请。”在昆明,姚洋和仇和有了一次短暂的接触。“我相信仇和是个好人,有胆识,有胸襟。”姚洋送了两本书给他。一本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另一本是《国家的视角》,副标题是“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政界和学界如何良性互动?这是姚洋思考的问题之一。“旋转门”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途径。“旋转门”是宾馆大堂前旋转的门,旅客由此穿梭出入。如今它有了另外一个含义,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的机制。从学界到政界,或者从政界到学界的流动就是“旋转门”,一旦大门敞开,相互之间可以按一定的规则走动,那么,异见将在理解与共识中减少。

  现在该是回答林毅夫对姚洋提出的“西瓜问题”了,答案是:选择好的西瓜,因为运输成本是一定的,选择好的西瓜意味着相对价格较低。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主动或被动选择的过程,在芝麻和西瓜之间,姚洋选择了西瓜,在好的西瓜和次的西瓜之间,姚洋选择了好的西瓜。

  

责任编辑:钟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