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产品单一创新难现 寿险业后会计新政时代隐忧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年03月08日10:53
  3月4日,中国太保公布新口径下1月保费收入为89亿元,较未拆分保费(104亿元)下降近14%。

  尽管另两家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尚未公布分拆后的保费收入数据,但“保费缩水、利润见涨”已成为新会计准则下保险业的共性。此前,中国人寿公告显示,新会计政策下保 险业务收入较原会计政策下有所下降,而净利润有较大幅度提高。

  不过,会计新政时代的创新或再难现。“进入后会计新政时代的寿险业可能会出现产品单一化。”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说。

  保费缩水利润陡增

  “新口径的报表如何操作,已报保监会,涉及假设有很多空间,在乎各家公司对长远的考虑,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沟通、联系,假设的取值标准等。”另一家上市保险公司高管说,年报公布前夕,他几乎天天开会座谈,协商。

  旧口径下,中国人寿1月份保费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4%;中国平安211.4亿元,同比增长59%;中国太保为103亿元,同比增长47%。

  对于旧口径下,1月份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中国平安的理由是战略清晰,核心业务增长动力强劲;且得益于近年来服务品质的提高,销售队伍的稳步增长及产能的提升,创新渠道的发展等。

  至于新政后的数据,中国平安表示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尽管中国人寿公告近两年其境外年报的保费收入较旧会计政策下降,但并未说明具体降幅。

  “该数据极为敏感,还未最后敲定,还在与保监会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一位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不便透露。

  按照《规定》,传统险的贴现率参照国债利率加风险溢价,但各保险公司对投连险与万能险的精算假设则有较大的空间与尺度。

  中国人寿3月1日的公告称,其保险合同准备金以保险人履行保险合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合理估计金额为基础进行计量;此外,在确定保险合同准备金时考虑边际因素并单独计量,在保险期间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将边际计入当期损益。

  出乎业界预料,中国人寿主打分红险产品,理论上保险风险测评通过率应该高于90%以上,如果100%则无需分拆,保费规模就不受影响,反之,通过率越低,保费收入规模“缩水”越多。

  “新口径下,我们近两年的保费规模只是小幅下降,无甚大碍。”某中国人寿人士说。

  原来,主打分红险产品的中国人寿,曾经尝试过万能险与投连险,于是这部分的收入需要分拆,如此一来,导致其保费规模略有下降。

  另一方面,新口径下,寿险业利润可能会多出上千亿元,对此,也有不同的意见。此前,一位保监会人士曾预测由于责任准备金的评估利率(贴现率)较此前的2.5%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按照20年久期的精算假设,评估利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释放出20%的责任准备金。

  国海证券分析师黄秋菡认为,保费风险分拆和准备金最优估计的实施对行业发展利大于弊。通过测算,实行新准则后,国寿股份利润增长5%-10%,平安基本持平,太保增长5%。

  另据透露,中国人寿此期的年报时间将略有些延迟,约4月初公布,较去年晚一周左右。

  新政时代行业隐忧

  某种意义上,进入会计新政时代的保险公司其实需要给自己过去的部分行为“埋单”,以及为未来设计科学合理的账户制度。

  “让增长回归理性的新政,新政实施初衷,除财政部相关要求外,也出于利于行业发展的考量;但或许并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说。

  这位保监会接近人士解释,作为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理论上,在产品开发与经营上鼓励多元化,但由于害怕保费被分拆,保险公司可能存在不敢或者不愿经营分红险之外的其他产品的局面。

  财政部会计司相关负责人亦坦言,新规将使寿险公司保费收入规模略有下降,但不会对公司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

  提及新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状况等方面的影响,该人士表示总体业绩影响不大,根据模拟测试结果,绝大多数保险公司执行新政后,净资产和净利润会有所增加。

  基于保险业由此释放出来的利润,监管层也考虑第一年给予免税,但问题是接下来的每一年呢?

  特别是对于新政后的首份年报,中国人寿更大的顾虑还在于怎样给出一个充分合理的解释,让境外投资者理解报表差异原因。“总体上,对中国人寿影响还是不大,毕竟我们主打产品以分红险为主。”上述中国人寿人士说。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说,新政看似对中国人寿的影响不大,更大的担忧是因投资市场环境欠佳,波及其产品分红率的水平。

  郝演苏还认为,新政的另一面影响也在于,寿险产品多元化市场可能会显得没有活力,因为其产品都是分红险一种模式;事实上,在投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本应开发出更多的保险创新产品,连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可以与纸黄金联系在一起,保险为何不能将其养老产品与类似纸黄金的通胀防御性产品挂钩呢?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寿险业可能“陷入”两难之中:保障产品少了,偏离保险主业,似乎与监管政策不相吻合,且产品种类显得单一;如果理财类产品做得太多,不但保费规模缩水,而且收益也存在风险。

  作者:欧阳晓红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董丽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