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日。同日,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经济开局良好,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措施取得初步成效,货币信贷增长正逐步向常态方向回归。在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报告指出,应加强
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报告对下一阶段如何加强流动性管理提出了要求,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相对均衡地安排全年贷款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
今年以来,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强调。自2008年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刺激经济,目前这些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诸如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等负面作用也开始显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要保持经济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就需要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夯实经济基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记者注意到,为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今年1月18日和2月25日,央行分别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这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对冲了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政策实施后,市场流动性仍可满足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月10日,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进一步管理当前流动性,亦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而在央行频频通过数量型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为控制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监会坚持实施审慎监管,通过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全面实施,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无疑,金融管理部门上述各项调控措施,不仅会控制流动性、放慢信贷增速,也会进一步促进信贷投放节奏逐渐趋于均衡。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表示:“加强流动性管理,使货币政策向常态持续回归,必将使信贷阀门有所收紧,这对投资冲动会产生抑制,将大大有利于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信贷需求进行放贷,也对稳定价格总水平,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大有益处。”
“尽管目前4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但一季度数据发布后,我们发现经济有趋热迹象。从数据情况看,虽然CPI升幅尚属温和,但企业商品价格等数据的升幅已偏快,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以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十分必要。”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PPI向CPI的传导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货币政策需要对几个月后的经济形势提前作出应对。”
今年加强流动性管理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2010年世界经济恢复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程度不一致,步调不统一,国际资本流动状态与2009年相比将更为复杂,这无疑增大了我国流动性管理的难度,而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表示要“加强流动性管理”,明示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着力点。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适度,要调整信贷投放节奏,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引导金融机构均衡放款,增强商业银行信贷均衡投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以实现“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信贷结构逐步优化”的双重目标。来自
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三次上调,加之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加强,显示当前对流动性的管理在进一步加强,预计根据市场情况灵活使用数量型工具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