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接受搜狐财经独家专访 |
若不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就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要放慢;若不及时回收货币,就不能有效控制通胀。中国经济落入滞胀的困境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我不知道中国经济下一步会怎样,因为我不知道政策最终会怎样制定。但从目前来看,下一步可能会是滞胀。”6月11日,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博客,微博)在接受搜狐财经独家专访时说。
作为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许小年每每在关键时刻发出声音,高调批评各种不当的经济政策。在2007年之前那轮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中,他主张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他大声疾呼:转换模式比出台宏观政策更紧迫;经济复苏,当人们开始憧憬“V”型反转时,他则坚定地主张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就在今年一季度靓丽的经济数据发布后不久,他再次警示人们:以出口与投资为主的中国经济需要小心二次探底!
一路走来,这些预言都一一应验了。
“当初,经济增长形势好的时该踩刹车没踩。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应该进行结构调整,却又靠‘烧钱’、投资来搞政策刺激。”许小年对搜狐财经表示,一直以来,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过大,由于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是不断递减的,根据索罗的增长理论,到了临界点,经济最终会出现转折。当年日本就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转折点出现后陷入漫长的经济衰退。
目前看来,可能等不到这个转折点出现,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已经不可持续了,社会问题迫使我们改变增长模式。他说,“过去,我们的竞争力是靠廉价的生产要素,比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现在,生产要素已经不再廉价,地价大幅上涨,农民捍卫土地权益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劳动者要求增加工资的呼声日益高涨。三大要素已去其二,只剩廉价的资金支撑经济增长,迟早要出问题。”
“正如癌症病人不能靠吃止疼片来治一样,结构性的问题不能靠宏观政策来解决。”许小年对搜狐财经说,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是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取得根本性突破,这个中央早就提出了,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四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目前,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落实中央的方针,在于能否下决心触动政府利益。
“调结构的不是政府,而是市场。政府调结构,亏损企业兼并优秀企业;市场调结构,优胜劣汰。”许小年强调说,“靠政府规划调不了结构,我们见过哪个规划真正调整产业结构了?谁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对于各地风传的房产税等调控政策,许小年表示并不乐观。他说,“房产税出台难,你看看谁手里房子最多啊?政府官员不会给自己下‘套子’。政府是在跟地产商玩心理战,看他们降价不降价”。
谈及近日热议的“收入倍增计划”,许小年更是一脸质疑,“国民收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发展经济最好的办法是改革开放。居民收入倍增不是政府部委能解决的,他们有什么办法能保证员工在单位的收入倍增?给企业老板下命令吗?请拿出具体措施来,怎么个倍增法?”
许小年认为,若不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就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要放慢;若不及时回收货币,就不能有效控制通胀。中国经济落入滞胀的困境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