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请勿转载)
一是历史包袱必须解决,二是面板前景必须正视。观察家担心的是,“汤姆逊包袱”还没扔掉,“面板包袱”接踵而至
7月中旬,TCL多媒体发布预亏公告。在全球经济向好、多数产业趋于复苏的背景下,TCL多媒体(主要指彩电业务)
不盈反亏,令人愕然。据一位刚刚从TCL离职的人士讲,去年底,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为完成集团任务指标,超强度向渠道压货,导致今年一月份公司出货几乎为零。这种说法虽然不足以解释TCL彩电亏损原因,但至少反映出一个问题:TCL彩电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导致大量库存,已经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提起TCL彩电,不禁让人唏嘘连声。2003年之前,TCL在中国“彩电老大”的交椅上至少坐了三年;2003年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一度让TCL享受了一回“全球彩电老大”的无限风光。然而好景不长,2004年整个TCL集团陷入巨大困境,不仅彩电业务严重亏损,一直充当“利润奶牛”手机产业迅速败落,甚至发生巨大人事动荡;时至今日,TCL彩电已经从老大位置退至第二军团,虽然自比于兄弟产业如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还算不错,但是和海信、创维等本土品牌相比,其彩电优势荡然无存。其他产业如TCL手机,更是差强人意,国际市场转为代工,国内市场退出前十;白色业务(即空调、冰箱、洗衣机)自诞生以来就是“温吞水”,不死也不活;房地产刚有一点起色,即遭遇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不容乐观;电脑业务则直接卖掉了事。
这么看下来,哪一块还能给人希望?算来算去,还是彩电。TCL发家于彩电,在我看来,未来制约TCL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恰恰还是彩电。可以这么说,彩电的问题解决不好,TCL没有未来。
一是历史包袱必须解决。2003年,TCL大手笔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第二年即陷入巨大亏损。2004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2005年一下子降到不足300亿元,都是彩电和手机惹的祸,时至今日,TCL也未恢复至历史最好状态。
局内人不看TCL,并非没有理由,一个最现实也是TCL最不愿提及的问题就是,“汤姆逊包袱”怎么办?
曾几何时,TCL大肆宣传汤姆逊在墨西哥、波兰、泰国拥有超过五大工厂,年产能超过500万台。如今,平板时代早已到来,这些以CRT电视为主的工厂为TCL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作为上市公司的TCL并未做任何解释。
产业观察家们倾向认为,“汤姆逊包袱”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过去“背在背上”,现在“放在地上”,虽然关门大吉,但问题并未解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汤姆逊这些海外工厂将越来越不值钱,并最终成为一堆废铜烂铁。显然,这是制约TCL未来发展的潜在威胁。
二是面板前景必须正视。2009年下半年,TCL宣布投资245亿元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站在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决策无可厚非,中国要发展平板电视,必须打破面板不能自主供应的瓶颈。
但对于具体企业而言,进入面板领域未必是明智选择。据统计,2009年宣布在大陆投资面板的企业不下7家(京东方、夏普、三星、LG、TCL、奇美、友达),规划产能将近1亿张,占全球面板产能一半以上。如此巨量的面板产能,意味着“如何消化”是个大问题。预计大陆液晶面板企业将于2012年形成实际产量,一下子增加如此之多的面板产量,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对于巨量投资的TCL,这是件相当可怕的事情,很有可能一上市即亏损。而TCL并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它更愿意做的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让梦想变为现实。观察家担心的是,“汤姆逊包袱”还没扔掉,“面板包袱”接踵而至。
实际上,进入上游面板领域未必是明智选择,已是早有先例。2007年,长虹宣称斥资20亿美元进入等离子面板领域,3年过去了,长虹等离子面板至今未对企业形成实质性贡献,反倒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我们当然不能由此断定TCL投资液晶面板必败无疑。但是,在理性决策上,李东生真的比赵勇高明许多吗?
(作者系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
刘步尘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