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1. 1992这一年
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的1月19日,一个名叫陈锡添的人在后来轰动全国的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用“一月的鹏城,春意荡漾”来形容当时的深圳。实际上,那天的深圳,天空阴着没有什么太阳也没有什么风,反而是一年气节中的“大寒”,空气有点冷。虽然是这样的天气,虽然还是星期天,但上午八点,广东省委各级官员就早早地在火车站台候着,约莫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列火车缓缓进了站,停住,车门打开,一代伟人邓小平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也开始了他的南巡故事。由此也有了后来的“一个春天的故事”。
那时的中国,正是“左”的思潮重新泛滥的时候,人心开始惶惶:中国将何去何从。而小平的南巡和一系列的讲话让人们心头上的疑云一下子跑到了九霄云外,保障了改革开放的火车头继续隆隆启动和前进。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邓小平的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党内外、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是标志着新时期的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人们如是评价说,并欢欣鼓舞。这一年的2月28日,中央将南方谈话以中共中央1992年2号文件的名义向全党下发和传达;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南方谈话精神,并就改革开放做部署;4月25日,田纪云到中央党校对省部级学员发表关于要求大胆推进改革开放的讲话;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归由市场引导......就在十四大召开前夕的6月9日,江泽民到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表达了要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由此也提前释放了十四大的精神信息。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1992年成了思想解放年,也成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开放年。
就在这段日子里,已经是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的周明臣显然被这样开明和进步的政治气候和社会空气所感染。那个时候,他从中国五矿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上被调任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而这家企业当时的状况是资金匮乏、运营艰难和赢利前景黯淡。一向不信邪的周明臣,上任伊始就对这家资产规模并不算太大的中字头企业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把握现状整顿领导班子,一方面积极进行解放观念解放思想宣传改革精神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在短短的时间里改革就初见成效,开始扭亏为盈。信心满怀的周明臣一方面接着继续部署下一个战略,一方面批准建设中国仪器大厦,梦想着把中国仪器这家中字头公司快步带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上来。战略一步步明晰,目标一步步接近,员工的士气也一步步高涨。
“我是1991年12月调任这里的,说实话我在中国仪器干得不错,那个时候干得很顺,”,周明臣事隔十多年回忆起这些还有一丝的激动,“当时职工支持我,干部也支持我,大家都是干的比较热,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仪器公司的干部和职工心都很奇,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那个时候还干的很有劲呢!”
正当周明臣率领中国仪器总公司全体员工热火朝天地忙着改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盛会“十四大”10月1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由此也标志着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事业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天,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而郑重地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报告犀利地指出:这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关系中去,并给企业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态。
这无疑给崇尚改革精神的周明臣一剂“助心丸”,更激起了他在中国仪器工作的斗志。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在这个骨眼上,变化来了,让周明臣万万没有想到。1992年11月,周明臣正在日本访问时,当月的17日国内电话说赶快让其在18或19日回国,上级主管部门有事情找其通报。周明臣不知道什么事情,还以为是要求中国仪器并购另外一家公司的事情,因为在出国之前有关方面就建议周把这家公司并过来,但周认为与中国仪器公司的业务无多大关联,所以一直就不愿意并,就那么拖着。难道又是这件事情?满腹狐疑的周就没太着急,在日本又呆了几天,一直到22日才回到国内。事实上,早在这个月的14日,外经贸部就确定周明臣立即调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集团公司做总经理。
还一无所知的周明臣回国之后,立即到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李岚清办公室请示工作。李岚清对他说:“你到中粮公司做总经理,马上上任!先上任后交接工作!”领导的话很严肃,语气也很重,似乎是由不得半点的犹豫。啊?周明臣很是惊讶地反应说:“哎呀,我在中国仪器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要落实,能不能再让我多干一年呀!”李岚清立马回绝道:“今天找你不是跟你商量的,而是向你宣布党组织的决定,是通知你的!”接着,二话不说的李岚清就把中粮的基本情况、领导班子情况等给周明臣做了一番简单的介绍。李岚清与周明臣的这次谈话前后约莫二十多分钟。这一天距离周走马上任中粮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仅仅还有一周的时间。这一天,如果仅仅从历法的角度上看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然而,就是在1992年这并不平凡的一年中的一个再平凡不过了的一天里,周明臣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地接受了上级组织的任命,也由此开始了他在中粮不平凡的十二年征程的花样年华的故事。
1992年,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于周明臣来说更是如此。
2. 一个下午两场会
1992年11月30日,周明臣记忆深刻的一天。
漫天的星星逐渐隐去,朝阳开始冉冉升起,京城的大街小巷也热闹了起来,各式各样的大小车辆在街道上飞奔着,提着各式包带的人们步履匆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一天的周明臣与往日一样,按时来到了位于二里沟的中国仪器总公司的办公室。但,不同的是,今天的他并非与往常一样和同事们商量着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战术执行,而是有一个特殊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与这里的一切做一次迫不得已的告别。
这一天的太阳已经挂在东方,多少给北京的寒冬增添了几丝暖意,隔着办公室的透明玻璃向外望去,车水马龙喧嚣不止,而屋里却是一片的静谧。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周明臣暗自想着心事:为什么这么匆忙地调任自己到中粮去呢?想来想去,周得出了一个猜测:中粮是一个老字号的国有大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重量级的大公司,在十四大精神的指引下,这家大公司能否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时势而有所大为,是上级主管部门所期待的。而周毕竟先后在两家大型进出口公司做过高层,是一个“老外贸”,并且在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的改革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上级领导自然对周充满了更高的期望和信任,希望他也能够借十四大的东风把中粮发展得更好。
而周明臣在想着自己心事的时候,中国仪器的员工们虽然也还继续着自己应该继续的工作,但似乎感觉到这一天将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因为,他们知道,时任外经贸部的副部长李国华今天下午要来中粮。一个主管人事工作的部级领导干部的到来多少让人们有所猜测。
下午1:30,中国仪器总公司中高层会议准时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李国华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首先是肯定和褒扬周在仪器总公司所做的成绩,接着就向大家宣布了外经贸部关于调任周明臣为中粮总经理的通知决定。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国华宣布完决定之后,在场的仪器公司的干部们就开始自由发言。他们一致的看法是,为什么在中国仪器正向上走的时候就“换将”?部里还有那么多有才识之人为何偏偏让周去?周走了之后中国仪器怎么办?等等之类的话题,干部们说着说着就掉起了眼泪。
在这种场合,去职的领导一般要讲几句话表个态,周明臣自然也不例外。按理说,从1973年就当上了处级干部,到1992年也20年了,讲话并非费劲。但早已经打好草稿的周,面对昨日还在并肩作战的同事和部属们,一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一时语塞,足足有几分钟都说不出话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周明臣感慨良多,“哎,那时的心情真不好受,只是几句话的工夫,我却花费了十多分钟的时间,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那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当时的李国华也深受感染,拍了拍周的肩膀说,“我在部里做了这么多年的人事工作,还头一次遇见这么感人的场面!真的是不容易呀!”
一场艰难的告别会之后,一场生疏的见面会又接踵而至。
在中国仪器员工依依惜别的目光中,周明臣坐上了车,在一种说不清楚滋味的心情下离开了二里沟;车向位于东三环的京信大厦飞奔,要知道当时的中粮办公地就设置在那里。
下午3:30,周明臣准时出现在大厦的8楼,中粮的会议室里,落座的自然也都是些中高层干部们,但似乎人数并不很多。周与大家简单地见了个面,做了一个属于礼节性的讲话,之后就草草收场,前后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当时,周的一个直觉就是,这里的干部们似乎与中国仪器的不太一样。
其实,在周明臣来中粮之前,李岚清就问过他这样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你是否需要助手?你既可以从中国五矿调人,也可以从中国仪器那抽人,只要你看着合适。周明臣回答道:我一个人都不调,既然党组织信任我,而我也接受了任命,我就相信我自己的能力,就相信我能够只用粮油的人也能把事情做好!
话虽如此,但中粮毕竟是个恐龙级的公司,从做钢材、做科技产品到做粮油糖,领域不同,业务繁多,跨度很大,如何着手实在是心里没底。
那时侯的中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按照《中粮志》的记载,中粮公司自1952年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经营的、高度集中管理的经营体制和组织结构,各省、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建立的经营粮油食品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在计划、财务、机构编制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一律与总公司挂钩,作为总公司的分公司,在业务上受总公司的领导,财务上纳入总公司的总体核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体制的历史局限性和重大缺欠开始暴露出来。1987年10月,中共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明确要求对外贸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此后不久,中粮公司将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与总公司脱钩,下放地方管理,总公司由管理型企业转变为经营型企业。这是中粮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改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根基。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资产管理方面并未完全理清关系。更重要的是,中粮并未走出外贸的影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产业。这自然是后话。
还是这一天,冬日的阳光却已开始西下,与外贸打了多年交道的周明臣,显然觉得已有千斤重担压在了身上。望着窗外川流不息开始回家的人们,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的变化,心底里却凝聚起一种信念:只要是真情投入,只要与大家沟通好了,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