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种粮大户,如今已开始“大裁军”了。新华网2005年1月11日消息:湖南省权威部门资料显示,湖南省大部分种粮大户已销声匿迹。湖南这一现象在许多地方并不乏见。或许由于种粮大户曾是农村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的缘故,人们表现了相当的关注,有人不解,有人可惜,更有人认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其实,种粮大户的出现是时势造英雄使然。湖南就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粮价大幅下跌——大量弃耕抛荒地出现——种粮大户冒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地外资民资企业的大量涌现,随着各地城市建设工地的大面积铺开,更随着进城务工大门打开,农民们争先恐后进城务工,许多地方青壮年几乎都离土离乡。于是,一大批农田置搁。就以湖南有耕地73万亩的安乡县为例,这个是洞庭湖区有名的产粮大县,到2002年统计,抛荒达7.5万亩。为着适应粮食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寻找一条种粮致富的路子,一批有点耕作技术实力的农户就“揭竿而起”,当起了种粮大户。加上各地政府都在“打气撑腰”,种粮大户就迅速遍及神州。其中,仅安乡县2003年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52个。这个县的农民岳国富从1997年起开始承包耕地种粮,到2001年承包面积已达391亩,成为安乡县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事实说明,假若大量的农民仍在农村,耕地置荒的现象恐怕就不会大面积出现,而与此相联,种粮大户也就难有用武之地了。
种粮大户的“大裁军”,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着国家扶农政策的威力。种粮大户的“昙花一现”,也有它一条规律:政府政策支持——粮价大幅上涨——农民争着要田,种粮大户隐退。
从2003年起,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2004年的一号文件宣布发放种粮补贴,减免农业税。到今年1月17日止,全国有江苏、重庆、四川等20多个省份已先后宣布免征农业税。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为顺利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安排转移支付216亿元补助地方财政减收缺口,此外,粮食直补政策全面推行,29个省份补贴资金达116亿元。(见新华网2005年1月17日电)一项沿袭2000多年的税负一朝免除,对全国农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免除农业税,意味着耕田有希望,意味着念了多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民谚成了现实。难怪今年1月12日重庆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从今年开始,2000多万农民群众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向国家交农业税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见新华网2005年1月13日消息)
与此同时,粮价上扬,也刺激着农民工纷纷打道回农。既然种地有希望,何必离乡别井外出闯荡?这是一般农民的心声,也是很现实的选择。于是要回承包田成为时髦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情况下,耕地再也不愁没人耕,种粮大户也就失去往昔那样“廉租贱包”的空间了。
所以,“种粮大户”从冒出到隐退,从鼎盛灼人到“昙花一现”,都是时势使然。大量农民工回农村重新种田,并不说明社会不要种粮大户。恰恰说明了种粮农户其中包括种粮大户的希望所在。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