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西班牙埃尔切焚烧中国鞋事件使国人再次关注“保护主义”,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整个进程,国人逐渐熟悉了“保护主义”这个词汇,价廉物美的产品并不是总会受到欢迎,当其引发了新的利益格局变化时,可能会遇到相当强烈的反对。当我们在各个领域淹没在保护主义的讨论之中时,不禁联想到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难道保护主义仅存在于中国所面临的贸易环境之中吗?保护主义存在各个领域,表现为各种形式,什么贸易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当价廉物美的优质资产要进入资本市场时,“保护主义”影响同样浮现出来。
这里讲的保护主义并非通常所说的资本市场开放,或是市场主体增加(正在逐步完善之中),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有的保护主义——对优质资产进入的抵制。目前市场最流行的一句股评莫过于“扩容压力巨大”,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扩容”的担忧,而且特别是那些管理优良,盈利丰厚的优秀企业由于规模大,融资额也比较大,更是成为众矢之的。由于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它们往往质地优良,比现有市场中的股票更具有竞争力,于是乎,大型优秀企业遭遇了那些“鞋子”一样命运,遇到了中国特色的保护主义。
为什么要抵制价廉物美的优质资产呢?因为价廉,即所谓大盘股的定价过低导致“估值中心下移”。然而目前的高价不是物有所值,而在于A股市场严重高估。虽然目前中国股市是封闭的,可以暂时支撑高估的股价,但中国经济不是封闭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只是时间的问题。是到了那一天股市决堤好呢,还是在开放的进程中逐步释放好呢?引入大盘蓝筹所带来的价值回归不正是逐步并轨,疏而不堵,把握资本市场阶段性契机的大智慧吗?
为什么要抵制价廉物美的优质资产呢?因为量大,即所谓大盘股的供给过多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但是,目前A股市场实际情况是其中质量较好,估值较为合理的可投资股票流通市值仅4000亿左右,而光投资基金的规模就有3000亿,可投资公司的规模相对与资金投资来说太小——导致大机构博弈进入死循环。大量需要稳定回报,风险可控的资金没有投资选择,只能躺在银行之中,中国的百姓真是淳朴,负利率已经出现多时,储蓄存款还是持续增加,为什么?没有别的选择啊。中国经济发展多年,已经积蓄了大量财富,为资本市场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却始终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面对参差不齐的上市公司,市场更缺乏优质的资产。当那些优质大盘股适应市场潮流,提出进入资本市场,回报国人时,却被拒之门外。曾经深深体会短缺经济的中国人难道还要继续人为维持一个“短缺的资本市场”,任由那些痛苦记忆再次回到21世纪的中国投资者身上吗?
资本市场需要“价廉物美”的股票,引入优质大盘股有利国利民,有利于整体经济。汽车市场是一个好例子,随着市场不断开放,各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汽车不断进入市场,引发了整体市场价格下降,但是,这种趋势正是消费者所期盼的,尽管有些已购车者会抱怨价格下降,但是,并不会减缓好车入市的步伐。投资者同样需要价廉物美的股票提升自身的消费需求。真正意义上的大盘股进入中国股市上至今不过五六年,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间,无论是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还是A股市场的总体盈利情况,乃至投资者的回报都在大盘股的推动下明显改善。目前以大盘股为主要构成的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2004年中期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11%,远高于上综指6.5%的平均水平;该指数成分股的2003年平均股息率为1.6%,其中部分绩优股如华能国际(600011)(相关,行情,个股论坛)和宝钢股份(600019)(相关,行情,个股论坛),2003年股息率高达2.8%和3.5%,远高于上综指平均1.2%的水平。与此同时,大盘股有效地稳定了A股市场,降低了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003年年初以来,上证50指数上扬47%(将该指数进行历史模拟测算),同期上综指下跌5%。
当保护主义阻碍市场发展,降低资本市场效率时,应果断消除保护主义,保障经济运行的效率。目前A股市场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很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并没有进入境内资本市场,使A股市场不能反映宏观经济的整体状况,削弱了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优质大型企业在海外上市,目前H股公司和红筹股公司的总市值约3.2万亿元左右,几乎达到了A股市场的总市值的80%,而境内资源却没能通过A股市场进行有效配置,间接融资仍占绝对比重,加大了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境内投资者也失去了分享大型优质企业的广阔增长前景和巨大价值创造的机会。A股投资者饱受高价劣质股票之苦,上市公司质量差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顽疾。逐步引入优质大盘股不仅能够显著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以震动较小的方式实现价值回归,化解中国股市历史上积累的估值风险。
消除保护主义的同时妥善保护现有利益群体的利益十分重要,但是,这和引入优质大盘股并矛盾,关键在于建立利益机制,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合理权益。尽管A股市场面临许多实际问题,股权分置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但是宝钢的成功经验证明,如果那些计划进入A股的大盘股,能够具有经得起考验的基本面,推出令投资者满意的发行方案,在几个重要方面切实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大盘股的到来对A股市场整体而言,乃是真正的大利好,必将吸引大量场外资金入市,必将为A股市场的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投资机会和优良的回报。
通过优质资产入市改善中国资本市场,降低系统风险是大势所趋,利国利民。我们不如敞开胸襟,勇敢地迎接市场的转变,不要再对大盘股入市心存疑虑,把宝贵的精力用于研究如何减少这一转变时期的冲击,中国股市终将迎来长久的春天。
( 责任编辑:吴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