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 破产】警钟再响华尔街 美中小企业“血库”CIT破产
【中国投资 QFII】华尔街掀中国投资热潮 QFII新规成外资投资阻碍
【权利 拆分】华尔街权力空前集中 美国计划拆分巨型金融机构
华尔街的资本玩家又卷土重来了,昔日的巨头们纷纷以运营好转、盈利大增宣告回归。
在这些度过危机的投行中,高盛(Goldman Sachs)无疑是表现最为抢眼的一家。监管文件显示,高盛的信贷交易收入增长了1倍,从二季度的10亿美元增加到了三季度的20亿美元,股市收入也增长了大约25%,至34亿美元。今年第三季度的65个交易日中,高盛有着36天——超过一半交易日的时间中每天盈利超过1亿美元。整个三季度中只有一天发生了交易亏损,而在第二季度中,高盛也仅有两个交易日出现亏损,其中更是有46个交易日每天盈利超过1亿美元。
这些令人惊讶的表现向投资者宣告,随着美联储持续向美国经济中注入巨额流动性,华尔街正逐渐重现危机前交易的繁荣。然而,这些投行真正完成了去杠杆化的进程,降低了自己的风险吗?
从这些投行从事的交易种类看,杠杆交易性收入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利润,这些收益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交易部门押注股票、固定收益证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大幅反弹,但更多的是源于在华尔街把整个金融体系搞得濒临崩溃后政府部门为重振经济恢复市场信心所做出的努力,他们再一次以自己特殊的地位“敲诈勒索”了“愚钝”的政府和民众。
其实,像高盛这样的投行在系统风险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自身的风险敞口以获取巨额的利润。这里则凸显了华尔街新的格局和交易性质。危机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等大型投行利用高杠杆背负巨额债务进行豪赌。在这些对手相继倒下后,生存下来的投行们得以利用竞争对手的减少以提高边际利润率,尤其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随着国债发行和拍卖数量激增,高盛和其他华尔街大行通过这些风险较低的活动赚取高额利润。
在高盛、摩根大通这些大行报出超市场预计的季报后,各类分红和加薪的决定也就接踵而至。即便在危机后政府监管当局强势介入,大刀阔斧整编金融行业的压力下,这些大行依然在传统的高分红、高薪酬的文化下故伎重演,开始用华尔街的繁荣来重塑新一轮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