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李长安:数据镜子里的西部大开发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李长安
2010年10月12日09:29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2001年至2008年期间,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下降指标中,不少指标却下降幅度较大,显示出与该地区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扩大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的日子。经过十年的建设,西部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更为清楚地认识这种变化,既可以从定性的角度,也可以从定量的角度来加以审视。对于经济学而言,我们不妨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更多地从数据的动态变化和比较中做一窥探。数据虽然是冷冰冰的,但应该也是最客观的。即使是最简单的数据对比,我们也不仅能大致看出所取得的成绩,还能发现问题的所在。

  需要申明的是,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或据其计算。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较性,我们选取的是2001年和2008年两个时间段。而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指标又分为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这样能够让读者更清楚地对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做一大致的了解。

  先来看看上升指标。2001年,西部12省区市GDP占全国比重17.1%;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是17.8%,八年间大约只上升了0.7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是24.7%,到2008年提高到26.9%;第二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4.9%上升到16.8%。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也有了一定程度增长。2001年,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9%,2008年则提高到70.5%。这说明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稍快。

  由于中央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增长较快。2001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9.8%,到2008年提高到21.3%。在消费方面,2001年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6.8%,2008年微升到17.2%。在对外贸易方面,西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3.3%提高到4.2%。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提出与产业梯度转移的开始,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所加强。2001年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4.1 %,2008年上升到7.2%,提高了3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相对指标下降的数据。可以说,这些不足几乎与取得的成绩同样引人注目。比如在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方面,200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到2008年就下降到82.2%,降幅达七个多百分点。2001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2%,但到2008年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3.9%。

  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也不尽人意。2001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16.9%。而2008年却下降到16.7%。

  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的是,西部地区的教育卫生事业绝大部分相对指标都显示出与全国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比如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占全国的比重,从2001年的24.3%下降到2008年的24%;高校毕业生数从21.4%下降到20.6%;卫生机构数从34.4%下降到32.4%,其中医院、卫生院的数量从38.4%下降到37.7%;卫生技术人员从25.3%下降到24.6%,其中医生数量从27.4 %下降到25.5%。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2001年至2008年期间,在西部地区的上升指标方面,总体而言上升幅度普遍不大,在上述列举的数据中绝大部分都低于1%的幅度,可见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下降指标中,不少指标却下降幅度较大,这显示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在不断扩大。

  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方面尤其表现不足,特别是在人均收入、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教育卫生等提高人力资本的指标方面。如今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展开,如果不在这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加以高度重视,那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就很难顺利实现。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李长安的微博

  李长安的其他专栏文章:

  李长安:下调油价“点刹”通胀预期

  李长安:城镇化面临驱动力不足挑战

  李长安:遏制“投资饥渴” 化解地方债务危机

  李长安: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才是主角

  李长安:富士康打响产业梯度转移“发令枪”

  李长安:农民工收入到底是高是低?

  李长安:将人口红利还给中西部

  李长安:“低素质”流动人口何罪之有?

  李长安:再问“区域经济规划热”

  李长安:必须刺破“城镇化泡沫”

  李长安:空置率折射地产泡沫

  李长安:警惕“后发劣势”陷阱

    李长安:消除就业歧视 实现持续增长

    李长安:警惕两股力量冲击粮价

    李长安:“菜篮子”为何堪忧?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单秀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