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正如“淡”字融合了水和火一样,中国式的发展试图完美地实现“效率”与“公平”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含义,今天“包容性增长”终于为“中国模式”找到了新的道路
2010年依旧是值得纪念和梳理的一年,因为世界不仅见证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强有力的复苏,也将见证中国经济艰难的转型和蜕变,以“包容性”增长为主题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正使中国经济驶向改革的深水区,新一轮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红利的开启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势能。
增长与发展、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9.8%的经济增长率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经济革命,改变了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模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变革方式,中国的角色与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些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经验”,从“中国现象”到“中国精神”,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相关的热度与中国经济同步增长。
事实上,关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说早已有之,例如,以欧洲为代表,强调政府作用和福利社会的“莱茵模式”;以美英为代表,强调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以日韩等为代表,强调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东亚模式”;以墨西哥、阿根廷等为代表,强调践行经济“私有化、非调控化、自由化”的“拉美模式”。而“中国模式”也成为继这些模式之后更具影响力的模式:“中国模式”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渐进主义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纲领性”的计划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取得相对的“政府比较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不过,任何模式都有自己的缺陷。“中国模式”更多体现的是“量”的概念,而缺乏“质”的内涵,关注“增长与效率”多一些,关注“发展与公平”少一些。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模式”,也给了我们一次深刻反思和学习的机会。
当前“中国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的势能都在衰减,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增长,以大量增加资源资金投入维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二元结构矛盾、收入分配失衡,已经严重束缚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利益共享式增长,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首要议题。而“包容性增长”似乎正是为了破解这一系列难题打开了一扇大门。
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包容性增长”可归结为两层含义:一个层次是共享式发展,一个层次是人的全面发展。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内需迟迟难以启动、最终消费不足,与初次分配和二次再分配环节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直接相关。在初步分配中,目前存在“劳动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以及“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比重低”的“三低”现象;在再次分配环节中,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再分配环节对居民收入的“逆调节”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数据显示,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为亚洲最高。在整体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背景下,很难形成一个中等收入快速增长的“橄榄型”结构,而是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
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经济社会资源的分配存在很大问题,贫富分化比较严重,没有庞大的中产阶层作为缓冲带:薪资上涨被不断上升的物价侵蚀,高房价极大透支了中产阶层积累财富的能力,中国的中产阶级非但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层,反而成为社会的夹心层。
此外,某些体制机制原因也造成了种种机会的不平等,比如,当前,由于户籍制度、教育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权利差距,机会的不平等往往造成结果的不平等,因此如何让公平照亮未来必然是应有之义。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包容性增长”中最关注的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是人的因素,“包容性增长”就是要由“物本经济主义”的发展理念向“人本经济主义”的理念转变。“人本经济主义”要求在总体布局上,更加关注人的因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执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具体安排上,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健康,更有质量和更富内涵的增长。
高盛公司顾问拉马曾经形象地用汉字“淡”来解释“中国模式”。他认为,正如“淡”字融合了水和火一样,中国式的发展试图完美地实现“效率”与“公平”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含义,今天“包容性增长”终于为“中国模式”找到了新的道路。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茉楠的其他专栏文章
张茉楠:“硅谷模式”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