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监管入境热钱所作的“池子”比喻引发了市场关于“筑池何处”的猜想。观察人士认为,“池子”更多是指对热钱进行流动性管理,央行也有可能对流动性管理工具有所创新,并非暗指将股市作为热钱的“蓄水池”。
周小川表示,针对入境热钱,我国可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也就是说,短期逐利资本如果流入,可以将其引入一个“池子”,而不会任之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去,等它需要撤退时,将它从池子里放出去,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周小川的讲话体现了监管层对热钱的高度关注。美欧日持续进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套利资金大规模涌入新兴经济体,带给这些经济体最直接的副作用是资产泡沫化的巨大风险。当前美元贬值步伐仍在继续,已猛涨一个月的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歌猛进,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陷入热钱涌入的“暴风眼”。
表面上看,股市和楼市都可能成为热钱追求资产价格升值的去处,但是可能都不会成为周小川讲话中所指的“池子”。
今年以来,管理部门对楼市的调控保持高压态势,当前部分地区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有所遏制,热钱流入楼市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就股市而言,其对热钱的吸引力相对较高,但央行不会将股市作为“蓄水池”,也不会对资产泡沫的膨胀坐视不理。资产泡沫的膨胀和破灭对经济的破坏力不言而喻。一旦泡沫破灭,股市不仅难以起到实体经济缓冲器的作用,反而可能成为引发新危机的一块“多米诺”骨牌。(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导致通货紧缩,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充分说明股市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前不久,央行时隔三年突然宣布加息,一方面是反通胀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资产价格的关注。展望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也将更多关注资产价格。
入境热钱圈在哪里最安全?无疑是央行。分析人士表示,周小川的“池子”,一方面强调了总量调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或许意味着央行酝酿创设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可以预计,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未来央行管理流动性的主要手段和容纳热钱最大的“水池”。央行日前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从历史经验来看,公开市场操作回笼的资金量基本上与当月的外汇占款数量相持平,随着入境热钱规模的扩大,央行公开市场回笼货币力度或将加码。同时,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也仍有上调的空间。
此外,周小川应对入境热钱的“池子”或许还暗指央行将推出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例如美联储为抽取银行流动性就曾创设了“定期存款机制”,面对来势汹汹的热钱,我国央行也有可能进行类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