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财经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世行报告引发争议 国企“私有化”大讨论 > 国企改革争议最新报道

杜建国:国企做强做大靠什么?

2012年03月05日17:01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杜建国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当前大多数国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甚至做优,首先凭的是自己的实力,而非片面依赖垄断地位。国企是有些问题,不过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强监管和缩小国企内部的收入差距,若私有化了则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和一些经济学家、媒体的观点相反,我认为当前大多数国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甚至做优,首先凭的是自己的实力,而非片面依赖垄断地位。那么国企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呢?全面分析尚无可能,试列举几种现象。

  首先,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一家企业不论是国企私企,只要不是过于差劲,那它总能够被时代大潮推动着前进,生存下去不会太困难。国进民进,这才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也是离开所谓的垄断地位国企照样可以独力发展做大做强的历史大背景。抱怨国进民退的,不是郭台铭、梁稳根、任正非这些民营企业家,而是一些媒体学者和少数房地产商。

  其次,因果互置,相辅相成,包括私企国企在内的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加强或提高,也延长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大趋势。国企在这方面的表现,其实是很突出的。国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首先垮掉了一大批,其次改制了一大批。剩下的这些企业,原本就有一定的竞争力,否则怎能生存下来,而且通过下岗分流等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当然我并不支持这一做法。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国企普遍积极地进行了兼并重组和技术升级,确立了自己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自然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央企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异军突起,就反映了以上两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水泥的需求自然也一直持续走高。一家水泥企业,即使是国有的,也很难会在嘴边有饭吃的情况下而饿死。中国建材集团则抓住这个机会,短短几年间就将自己打造为一个年产水泥数亿吨的超大型企业。与此同时,中国建材还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升级。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日前就指出,水泥行业是充分竞争行业,没有垄断,央企挣的也是辛苦钱。地方国企安徽海螺集团,也有相似的特点。现在中国水泥业在全球,不仅在产量上遥遥领先,在技术上也是位居前列。中国建材的进步,在众多国企当中并非是特例。

  再者,从企业管理者与组织者的角度来看,中国官员的水平也是不容小觑的。即使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的话,中国政府官员管理企业的历史也已经接近六十年了,相应的经验肯定不会是贫乏的。管理现代企业以及组织科技研发,如学者王小东指出的,这对于那些常常兼有工程师身份的中国官员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挑战性。最近数届的美国总统,大都出身于律师,有的甚至当过演员,在电视镜头面前他们魅力四射无人能及,在这方面,那些看似木讷呆板的中国官员肯定会自愧不如。不过尺短寸长,要是换成掌控产业发展以及组织科技研发,电视镜头前生龙活虎口吐莲花的那帮人就未必强过那些看似只会念讲稿的了。比如,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并落实一个接一个的具体的“五年规划”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美国政府却乏善可陈,这已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羡慕不已。再如,当好多人还在为入世后中国产业前景担忧的时候,官员们已经着手布局国企进行海外扩张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官员进行批评,但是,轻率地将他们视为颟顸之辈就不可取了。

  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我们就会发现,前“国企掌门人”李荣融是很精明能干的。中国私企国企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没必要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

  还有人抱怨国企总是比私企更容易得到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这造成了不平等竞争。这一指责的不合理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那些踏踏实实搞实业的私企获取贷款恐怕没那么困难。其次,某些私企要是能保证不会发生像温州老板“跑路”那样的情况,自然不愁贷款,毕竟银行离了放贷就赚不了钱。凡事皆有利弊,私企有自己的优势,不过也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给占了。国企在灵活性方面不及私企,但是在安全性方面肯定不落其后。即使换成一家私人银行,在国企私企之间进行选择时,也未必不会不青睐前者。小企业获得贷款难,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与银行国有私有没有必然关系。小企业很多是前途未卜、生死不明的,银行贷款当然会慎重了,除非你有明显的独特的竞争优势。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昨天指出,与国企相比,私企存在着信用不足、信息不足、培训学习不足等缺陷。媒体必须正视这些现实。

  我也认为现在的国企是有问题的,不过解决办法只能是加强监管和缩小国企内部的收入差距,若私有化了则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

相关阅读:杜建国:国企做强做大靠什么?

     杜建国:到了还国企一个公道的时候了

     杜建国:所谓的垄断国企也是有科技创新的

观点交锋:

     吴庆:国资委也是要改革的

     郑作时:国企赢了吗?

     吴庆:世行报告警示中国的改革方向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刘宇翔)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