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随着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规避国际化发展的风险?2004中国金融市场论坛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搜狐财经将现场直播本次活动。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论坛最后一个主题,我们第三单元主题是提升管理素质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我们请出三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研究员谢平老师、此外还有我们的点评嘉宾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诗白先生、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研究员王自力。
谢平:我这次的题目是关于不良贷款问题,最近几年关于不良贷款的学术论文也比较多,而且这个问题也确实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资源。对不良贷款,学术讨论的比较充实。最近好多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对此都做了分析,而且在转轨时期,专门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可以因小见大,挖掘出很多制度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现在就把这些初步研究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不良贷款的总量与结构分析。这个数字是比较全了,而且大家注意到现在中国银行管理当局对数字的注意度已经大幅提高,在各个网站上,银监会的网站上可以自由下载,每个季度公布一次不良贷款指标。现在最新的统计已经是15.19%,不良贷款是16.86%。我们现在无法把96、97年的不良贷款还原五级分类数据,在学术研究当中无法用。所以我们为了进行历史比较,一般的学术研究还是用一二代。这张表很重要,从97年我们才有正儿八经对不良贷款的统计,从那个时候我们金融监管才刚刚开始,在这之前对不良贷款的统计都没有找到。先高后低,大家看这个图,有多余的因素,刚才几位发言人都讲到了,先高后低。整个趋势可以看到,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贷款余额的增加,政府采取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从1995年到2003年是先高后低,可以说现在是逐渐的下降。99年最高点,这十分类似14000亿的剥离,另外一个因素是99年以后2000年开始,我国的贷款增长幅度也是大幅度增长。上午马行长也讲贷款幅度的增长比较大。所以贷款的趋势目前看来还是可以的。
从国有商业银行总数来看,1999年也是一个最高点。绝对额也是下降了。总趋势应该可以看出这几年有所下降了。再往下走,这是一个地区分布,丙图是各个机构的数,很明显一句话看出,绝对份额还是国有投资商业银行,2003年按机构分类大家可以看出。主要的不良贷款绝对数还是国有商业银行占的比例比较大。再一个是地区分布,这个是一个原因图。这个是很奇怪的东西,按照不良贷款的行业贷款的分布,大家可以看出哪些行业这几年风险比较高。这本身作为行业风险的分析也是很有价值的,他可以说明哪些行业风险比较高。再往下走,这张图的意义并不大,全国的余额并不多,每个地区的余额数跟下面这张图是有关系的。这个是每个地区的不良率,这个图是很有意思的,说明中国背后隐含着很复杂的很多的关于不良贷款的因素,我们底下可以分析。为什么地方不良贷款差距这么大?在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基本上同样的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各个省的不良贷款差距这么大,目前经济学家还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更有意思的是,某些地方某个省,比如说不良贷款率比较高,这个省的公用中介都高,反之,都高目前。亏损的分行都集中在某个省。感觉到经济学很难解释。说明银行的内部管理要服从分布,不良贷款分布究竟有什么背景决定?很难解释中国不良贷款率在地区分布的差异之大。这是一个隐含的概念。有些地方风险高,有些风险低,这样的假设很难成立。再往下一个图,在座的学过金融,现在再看五级分类,人民银行公布了2003年底的数字,这个数字是比较清楚了。将来要你再分析中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这个数字可能是一个起点。2003年五项分类数字是一个起点,目前按照机构分,余额还有1.9万。2003年底是20.36%,到2004年3月末,已经降到19.2%,大数已经降到20%。到2003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还有20%,一个是二万亿的概念,一个是20%的概念。所以说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峻。这是一块。
第二部分,对中国这样一个转型国家,为什么不良贷款会这么多?而且大部分是90年代后积累起来的,在99年达到了顶峰,而中国经济改革近20多年了,对原因分析现在很多,我把观点归纳一下,最典型的说法是成本转移机制,体制改革的转移和政府债务的转移,银行债务实际上由政府承担了。第二个观点,国有银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所以产生了复杂的国家与地方的问题。第三,就是预算的约束机制,这也是比较典型的科尔曼理论,凡是预算约束了,你不良贷款就多。具体我们就不说了。第四,是产业升级、重复建设,这里比较典型发生过几次,比如说原来的乡镇企业贷款,原来某些企业后来整个升级换代不行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情况特别多。现在大量的不良贷款积压在这里,产业结构升级。第五观点,非市场激励机制,咱们国有银行有相当一块时间对市场份额非常的注重,所以就不顾成本的扩张。第六,国家政策性因素,这里的细分至今为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东西,我们都知道道德风险的问题,都知道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很多政策性的的功能,然后我们就说什么叫不为指示的,什么是政府干预的。发现30%多是政府的关系。这也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第七,社会信用环境。今天上午很多教授发言中都讲到中国的信用环境不是很好,如果转换成经济术语,咱们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债务约束不是很强,而且政府干预下逃债的风险也非常。第八,国有商业银行机制的经营缺陷。第九,就不说了。第十是其他原因。有两点比较突出,一个是不合理的会计制度,咱们国家呆帐在2000年我们的拨备制度、会计制度不利,所以积累了一大批。表面看没有多大关系,在相当一块时间,固定利率下调。会计体系这些外部因素实际上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商业银行,使他们的不良贷款没有办法及时地冲掉。
第三个问题,处置不良资产对银行改革的意义。为什么下这么大功夫来处理不良贷款?数量已经清楚,结构也清楚了,原因也清楚了。这里主要有几点,一堆不良资产的存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一个问题,因为他的历史责任不清,容易造成现在的经营者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或者激励机制的扭曲。反正我现在没有什么责任,继续不良贷款也是有历史原因,所以处理掉有利于以后建立正向激励的机制。第二个原因,不良贷款处置后才有利于引进新的股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将来账上有不良贷款,谁愿意进来。第三,有利于银行。第四,有利于监管。因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较高,实际上对他们的监管比你们要松,这样你的监管就不利于严格,一碗水端平,现在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你对国有商业银行老是特殊对待,这样我们监管者没有严格的纪律来对待其他的非国有商业银行。最典型就是资本充足率问题。你公布这么严格的管理规定,你对国有商业又网开一面,这说明你的监管纪律不严格了,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再三。第五,有利于信息披露制度。最近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信息的披露,就比原来要严格的多了。你注意看最近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年报基本上按照证监会的格式要求进行披露了,原来根本是不可能的。原来一说就是不良资产要保密,群众担心。实际上都不对,现在一披露,什么事都没有了。而且格式基本上按照证监会的要求。不良资产的处置对整个银行改革有帮助的,所以下功夫把这个事解决。
不良资产处置起来,这几年也是困难重重,1999年的时候,采取的是四家管理公司的办法,现在我们最近在网上也公布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进度、现金回收率、资产回收率,我给大家的概念是什么呢?从设立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到目前处置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回收率是比较理想的,并不是人们所说的那么低,因为里面有税收问题、利息问题。把这个加在一起,回收率是比较高的。第二,处理的进度也是快的,所以最近银监会、人民银行把资产管理公司各种数据都披露了,但是问题也是多的。咱们国家不良资产市场的处置从1999年到现在,四家管理公司面临很多困难,处置到这个程度,也使我们到一方面不良资产的发展是很有前景的,另一方面也感觉的确实困难重重,第一没有批发性,批发和零售没有公开,第二是非法保护。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不来贷款了,现在千方百计要求指标。还有核销完了回收,多收费、不公正、评估等等原因。这些现实的困难,我国目前的环境一方面是不利于债权人的,另一方面是不利于债权回收现有的制度,包括我们现在《破产法》。对债权的保护不像以前那么强调了这个东西的跟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相关性的。今天许小年教授们都讲到施菜弗,他这篇文章就是金融与增长,在美国金融杂志2000第一期,就投资人保护程度,我们在处理不良资产中,深深感受到我们国家对债权的保护程度是比较差的。现在《公司法》也要改了。我们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当中已经感觉到了。所以说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我们银行要下降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对不良贷款的市场要发展,这个市场存量比较大,所以不良资产市场主体结构从长远看,我们国家要发展多层次不良贷款的市场,资产市场在转型国家看来相当一段长时间会存在,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一般国家金融市场包括债权、股票,分类是很清楚,但是有一类是模糊的,广义就叫金融市场。几万亿余额处置的过程可能会延续相当长时间,而且会派生出很多新的中间机构,会带动一大批中间企业,我们现在注意到,1999年中国没有资产管理公司,我们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后,现在已经注册了一批几百家资产管理公司,就是接信达的业务然后信贷。拍卖行为什么这么多?也是不良资产引发的。我们感觉到这个市场才不到5年时间,深度发展,现在开始有专业的评估了,有专门负责房地产的回收,这些不良资产无限的拍卖、转让,又派生出很多市场来。我们感觉到应该在学术上认识到这种资产市场可能还有发展的空间。在不良资产主体中第二个问题就是资产管理公司,我们说的是4家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对4家资产管理公司有新的规定了,所以他的发展方向有多种选择了,还有其他市场主体的培育。我们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当中,除了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可能有多种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看到这么一个产权市场、这么一个资产市场,这么一个债权市场可能有很多其他主体出现,而且已经出现了。第六,这是论文的主要观点。为什么这个市场这么活跃,我有一个主要观点,不良资产的定价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为什么过了无数次,每人都有钱挣。按道理应该是价值100元,第一个人要了20元,把后来80元空间留下来了,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这笔呆帐在他手里回收率不一样。这引起了资本定价机制非常复杂,而且非常神秘。这正好是他吸引人的地方,有人觉得这个资产根本不值钱,但是偏偏这个人100万买下了,买下这个人神秘的收了200万元,你也不知道怎么收的。所以不良资产的定价的复杂性变得非常大,这样这个市场就非常迷人。我有时候不理解,这么多人纷纷到中国挖不良贷款的市场,各种各样的包装都有,招标等等掏几十万美元聘请专门的人才,我说你们干什么?他说这里有好东西,实际上一笔捞到了我就赚了。不良资产的定价金融工具里头还真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东西,他跟其他任何的金融东西不一样。不良资产的市场又可以转换成其他任何金融工具,所以我们现在什么证券化、衍生工具呀,把不良资产打包派生成其他新的产品,而且现在发现恩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进入市场,好多企业也开始把自己的不良资产打入市场。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估计不良资产的市场还会有很大的发展。这是我讲的第六点。不良资产处置的特点。他的特点从纯理论来讲就是定价机制。究竟怎么定价?我看了几个公司的定价模型,讲的非常复杂。准确率达到90%,都是瞎扯。你搞不清楚这里头的机制。这个东西我们就不多说了。第七项,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大家都明白了要走市场化,要招标、批发、调查等等。这个我们就不说了。最近几次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当中,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在总结过去的经验当中,采取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方式,而且这个市场化方式我这里仅举了6、7个,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政府监管部门也已经有了新的举措。
最后一个问题是,不良资产外部环境建设还要下很大功夫。我说的四点就不一一举例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