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际先驱导报》2005年1月7日刊登的《中国直面第三世界追赶者》,详细介绍了印度、越南、泰国和埃及等国在积极吸引外资,竭力建设外向型产业方面的情况,并指出这对中国经济将逐渐构成竞争因素。这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反响。为此,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专家,对中国面对追赶者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中国和印度相比,劳动力力成本要高,但是印度工人的素质目前还不如中国。和越南相比,中国在劳动力素质和价格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当本报记者提起印度、越南的“追赶”,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白重恩教授承认,这个威胁确实存在。
白重恩指出,除了劳动力的价格,外资看中的还有投资环境,如基础设施等。中国以前有过多强调劳动力价格的倾向,政府现在应更多强调环境的建设,这是以后政府支持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向。
在劳动力价格优势减弱的条件下,白重恩认为一些影响中国引资竞争力的点应该特别重视。尤其,中国应该注意发挥产业上下游产生的积聚效应,“比如布料,如果中国的布料做得比墨西哥好,外资就不会在墨西哥生产服装,因为它们还要来中国买布。控制产业上游很重要”。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柴海涛指出,中国具还有长期引进外资形成的加工制造业产业优势。外资与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的优势集合,使中国的加工制造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完备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又进一步吸引外资和促进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个优势是中国的先发优势,应进一步发挥。
已经遍布全球的“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受益者。随着外资加大进入印度等国的步伐,这些国家也提出外向型发展战略。
社科院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研究室研究员张金杰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和印度等国非常相似,但是中国有一个重要的竞争力优势就是企业智力结构。中国传统的财富文化和受教育的优势是“印度制造”“越南制造”所不能相比的,而且华人经济圈已经逐渐完善,也可为我们所用。
不过张金杰也指出,很多中国出口产品形成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形成“内耗”,中国的文化优势并没有发挥。“中国制造”还是应加强协调,才可以保持对印度等国制造业的优势。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