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随着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规避国际化发展的风险?2004中国金融市场论坛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搜狐财经将现场直播本次活动。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接下来请出我们今天的点评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诗白先生。
刘诗白:各位同志,刚才谢平同志对我们大家十分关心的不良贷款问题做了全面如实的论述。
第一,分析了不良贷款的多种原因:指出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是历史地形的:1)有国家政策指令性信贷体制因素:2)有来自自 有贷款冲动、而无还款能力,有能力也不还的国有企业因素;有地方政府干预银行因素;也有内部因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营运失衡占35%)。
第二,指出政府采取治理不良贷款的手段取得明显效果;
第三,指出了今后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的设想:坚持走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要着重利用市场的力量,着眼于形成多样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主体,形成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由市场力量来进行自然消化。
谈几点看法:(1)不良资产高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顽症,它的直接成因是现有银行制度缺损下的银行非理性行为-信贷扩张冲动。
在2003年1-6月贷款的过度增长中各地大量信贷用于(1)固定投资(2)数额大的项目(3)中长期信贷。不仅企业一一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出现投资冲动。而且,不少银行业表现出为非理性的信贷扩张行为。正是企业的投资冲动和银行的信贷扩张,二者相结合,相交织下才出现了200年这一轮部分领域-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的固定资产超过高幅度的扩张和低水平的重复的一哄而起。
在企业的投资冲动和银行扩张行为下,一旦市场变化,政策收紧,就会转化为企业互相拖欠,形成三角债,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2)商业银行的非理性扩张行为,是银行制度缺损和管理薄弱的产物,谢平同志报告中分析不良资产增加的成因,银行内部管理占35%,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银行各项内部管理,风险管理薄弱,谢平同志归之于预算条款约束,另一方面,按我的理解应是:一方面银行已经成为自主放贷的竞争性的商业银行,但另一方面现在的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使国有商业银行和传统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经营者越位或不到位,激励机制薄弱,经济约束机制乏力等等痛病。体制病决定了因缺乏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内在动力。
(3)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素质,对于搞好银行改革十分迫切。不应单纯将银行信贷非理性的过度行为,归因于体制,还应该归因于人,信贷主体的经理人,特别是经理层;归因于银行经拨备营者的内控与风险管理能力与科学决策能力。在进入WTO后的紧迫下,以及在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经济降温效应下,以及还有政策变动风险的宏观形势下,应该着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把精力放在抓好管理素质提高这一现实的任务上来。
在这一轮改革当中,目前要坚持市场化,要发挥市场作用,要政府不干预经济,政府不能不驱动经济,政府要驱动经济。但是要把政府的行为科学规范,所以我希望政府根据当前的金融行为提出加快我们金融改革的激励措施,改革的力度要大一点,改革的步子要快一点,最后再讲一句:招商银行业绩在全国属于前列,你光有体制,没有管理,也没有业绩。体制还需要人发挥,加强人才、知识培训,这是我们当务之急,金融人才如何增强,是银行改革的目标。我们招商银行有很多博士、硕士人才,有些银行怕高级人才来了不好用,说这是负担,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这实际上是一个体制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体制的确需要加快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