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青年·权衡 作者:朱 彤
标准市场上存在的网络效应,使得标准市场可能出现一系列无效率现象,比如长期锁定在低效率标准上,比如技术的过度创新等等。标准市场这些无效率现象的存在给政府干预这一市场提供了经济理由。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经济学家(比如Katz and Shaprio)发现,ICT(信息通信)产业似乎存在一些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失灵”:市场或者在竞争中导向一种技术低效的标准上,或者长期锁定在一种低效率的技术或标准上。前者如家用录像机市场上,录像质量相对较差的VHS标准打败了质量更好的Beta标准,后者如打字机键盘长期锁定在最初的“QWERTY”键盘设计标准上,虽然之后出现了更有效的键盘设计即“DVORAK”键盘,看上去效率较低的“QWERTY”却依然独步市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导致市场无法选择最有效率的技术或技术标准的原因在于ICT产业的“网络效应”。也就是说,网络效应使这些市场上的技术标准竞争表现出与传统市场不同的特征。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我国当前3G标准选择问题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当三种3G标准陆续出现时,在标准市场上既出现了旧标准需要向新标准过渡的局面,还同时出现同代新技术标准之间相互竞争的格局。这两种局面,都因为网络效应的存在而存在着市场失灵的可能。
所谓网络效应指:随着购买和使用一种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该产品的价值上升;反过来,产品价值的上升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因此,网络规模越大,越容易吸引新用户。网络效应是包括信息通信(ICT)、水、电等在内的众多产业最突出的技术特性。
网络效应下的需求曲线
以信息通信(ICT)产品市场为例,在网络效应下,它的市场需求曲线与普通产品不同。一般普通产品,它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也就是价格越低,对该产品的需求越大。而对网络产品来说,在网络效应下,它的购买者的支付意愿会随着网络规模扩大而增加,因此,它的需求曲线整个呈倒U型,开始会有一个上升部分,随着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购买者的支付意愿会到达最高点,之后开始下降,相应地需求曲线开始向下弯曲。如下图所示。
网络效应下的技术标准需求曲线的倒U型特点,导致技术标准市场里存在几个与普通产品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技术标准市场里存在多种均衡点。在图2里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着两个均衡点。而且两个均衡中,较低的一个是不稳定的,较高的一个是稳定的。所以,技术标准市场的第二个特点是,技术标准市场要想实现一个稳定的均衡,市场的网络规模必须超过临界容量(在图2里表示为网络规模至少要大于n0)。临界容量的大小、存在与否和市场结构无关。虽然在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结构下,市场实现的均衡网络规模是不同的,但都表现出相同的临界容量。因此,这一市场上的网络只有实现临界容量才能生存下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启动”问题,即网络如何实现临界容量的问题。
同代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
技术标准竞争均衡的多样性和临界容量的存在使这一市场很容易表现出“一边倒”现象:市场中的不同技术标准竞争时,没有实现临界容量的技术标准的市场地位是不稳定的,即使达到第一个均衡点,也是不稳定的,市场很可能导入负反馈,使该技术标准最终退出市场。而一旦用户规模达到了临界容量,市场的正反馈机制就会自动导向一个更大市场的稳定均衡,或者极大的市场优势地位。
一种技术标准处于负反馈或正反馈,取决于该技术标准的市场规模是否实现了临界容量。而技术标准能否实现临界容量,用户的市场预期非常关键:用户的市场预期乐观的技术标准很容易实现临界容量,达到稳定均衡;而预期悲观的技术标准的市场逐渐萎缩。而影响预期好坏的关键因素又是技术标准现有的用户规模。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机制:乐观强化乐观,悲观强化悲观。
以传真机为例,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认为没有人买传真机,那么,将不会有人购买它,即存在一个包含零销售的实现预期均衡。然而,如果所有的潜在消费者都在网络之中,那么,每个消费者将获得超过生产边际成本的消费收益。而且,假定每个消费者相信大量的消费者将购买传真机,从而许多人将购买传真机,结果就有第二个实现的预期均衡。因此,预期对市场倒向哪一种技术标准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同代技术标准竞争的市场,隐含着市场无效率的情况:因为在这一市场上,通常是市场规模大的技术标准,而不是技术先进的标准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不同代技术演进中的竞争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在信息通信产业(ICT)的不同代技术演进竞争中也有一些市场失灵的现象,比如锁定效应和过度创新。
所谓锁定效应,指当一种技术(或产品)主导了市场,成为事实标准时,新技术(或产品)很难成功地被引进并取代原有的技术,即使新技术(产品)更先进。也就是说,市场被长期锁定在一种落后的旧技术上。
网络型产业,它的用户在做选择时,总希望其他人也做出相同的选择。可是由于对其他人偏好的信息不完全,没有用户能够保证在转向一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其他人也会跟进。所以当新技术出现时,可能会出现即使所有用户更喜欢新技术也没有人转移的现象,于是市场被“锁定”在一种技术上,即使存在更好的技术。
而过度创新,指的是在某种技术(标准)已经主导市场时,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可能被过早引进。换句话说,市场过早转向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比如,在计算机的CPU市场,从奔2、奔3、到奔4,Intel公司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引进了新产品,而且引进的速度越来越快。
技术的过度创新的出现和网络型产业的“停滞效应”及企鹅效应有关。“停滞效应”指:使用新一代技术的用户没有考虑他们给旧用户带来的成本。在他们选择了新技术之后,那些以前购买老技术的人就被抛在了原地,而且由于互补软件数量下降,旧用户的资本投资开始贬值。因此,当新技术被一些先行者采用了之后,后来的采用者会担心被抛弃或孤立,很少会继续采用旧技术,于是新技术对后来的采用者就变得更有吸引力,而同时旧技术的吸引力则降低了。
企鹅效应的原意指“企鹅下水寻食时总是尽量走在后面,因为它们害怕有掠食者,希望其他企鹅先下水试探一下”,它被用来描述每个用户都希望别人成为领头人,自己成为跟随者的现象,而一旦有人出头(采用新技术),其他人将纷纷跟进。所以,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并被一些先行者采用之后,由于企鹅效应的存在,其余的用户必然纷纷跟进,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停滞效应”。其结果就是新技术的无效率,即冲力过大,或者过度创新。
政府干预的合理性
根据前面的分析,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同代技术标准与不同代技术标准竞争都存在市场无效率的情况。当同时出现在市场的同代技术标准相互竞争时,网络效应使技术标准扩散过程出现临界容量效应和多种均衡特征,从而使市场出现“一边倒”:市场总是导向用户规模大的技术,而非先进技术。由于网络效应,用户的选择并不完全能体现自己的意愿,而是要受到先进入市场的用户选择行为的“挟持”。因而市场选择技术标准的结果常常伴随着无效率。
即使市场在同代技术选择时恰好选择了有效率的“先进技术”(可能是因为头一批用户正好选择了先进技术,后来的很多用户也随之跟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推移,当更先进的新技术出现在市场上,与这一曾经是“最先进”但现在已经落后的旧技术一起竞争时,由于新旧技术竞争的“企鹅效应”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市场长期锁定在一种“劣等”技术标准上。而在增长速度快的市场上,新旧技术竞争可能会由于“冲力过大”而导致“创新过度”的情况:新技术的所有者或创导者通过技术升级强迫用户使用它们所不需要的新技术。比如微软不断升级其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版本,一些本没有升级需要的用户出于与其他用户兼容需要不得不跟着升级。ICT产业技术竞争的无效率现象的存在给政府干预这一市场提供了经济理由。
朱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相关阅读:
陈德全:雅各布、ETSI和大唐的“咒符”
朱 彤:技术中立论真的中立吗?
朱 彤:标准竞争的市场失灵
朱 彤:政府应该如何扶持TD-SCDMA标准
朱 彤:G牌照政策 政府如何才能负好责任
姜奇平:中国要走 “市场立标准” 道路
张 楚 张友忠:标准竞争事关国家战略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