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储朝晖:贞操是自主选择的品格

来源:搜狐财经
2011年03月08日15:58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再多的钱、再大的权也换不来真正的自尊;人生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及时的满足与快乐如果有损一生的幸福与快乐,是得不偿失的;任何现代技术都不可能实现对人的品格的替代

  3月8日是妇女节日。日前有人提出“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而引发热议,不少人激情四射,甚至是责难控诉,理性的声音却不多。

  为了人类有更好的未来,也为了女性的生活更幸福,为了男女生活更和谐,希望更多的人理性对待这一问题。

  讨论这一问题之前必须明确,贞操在概念上不等同于封建社会的“贞节”,不是男权社会对女性操行的衡量标准;它也不能简单等同于“处女膜”,不是生理的特征,也不是现在通过技术可以修复的生理形态;它是一个人性行为中所体现的品格,是不能用现代技术替代得了的。

  的确,专权社会的贞操观曾经给人类——尤其是给女性——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一些女性就是被自己的贞节观念所杀害的。但是在人类历史上,贞操观念的萌芽,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在逐渐取代着野蛮和愚昧,预示着人类新的婚姻家庭制度即将诞生,它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奠定了伦理的基础。如果人类还不能抛弃一夫一妻制,人类就不能没有贞操。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贞操是人类生存进化发展的选择,而不是某一个人可以任意做出要或者不要的判断的。

  贞操就好比一栋房子,它对人的活动产生一些限制,并曾经成为一些人的牢笼;但它对人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人类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那些抨击贞操,追求无限制的性自由的人,或许自己能短时间走出“房屋”回到旷野中生活,但他们很难长时间或一辈子在旷野中生活,更不能要求人类拆除所有的房屋都到旷野中生活。事实上,那些不讲贞操或没有贞操意识的人,受到最大伤害的也首先是他们自己,现今在学生中大量出现的早孕、堕胎、中断学业,甚至青少年便误入歧途就是很好的例证。现实可行的办法是让所有的房屋建得更加人性,房门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成为房屋的真正主人,而不是不要房屋,不要贞操。

  由此看来,要不要贞操已经不成为问题,关键在于要什么样的贞操。对此,必须明确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贞操是一种内求的品格,是每个人自己的,而不是给别人的礼物。它是每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的一个个体对生存所应担负的一种责任,集中体现在自己对自己祖先和后代传承中所应担负的一种责任。不应将贞操作为强加给别人的枷锁和限制。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每个人是独立自主的人——所以那些抨击贞操的人,事实上是找错了对象,真正应该抨击的,是不能使每一个人独立自主生活的社会存在。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贞操最适宜的社会环境。男人与女人平等,女人与女人也要平等,男人与男人也要平等。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才是对贞操最大的外在伤害力量,因此,不只是女人需要有贞操,男人也需要有贞操,贞操是对每个人尊严的体现,也是对每个人尊严的防护,任何人既不应该对别人的贞操加以强暴,也不应让别人强暴自己的贞操。

  再者,贞操是自主的理性对欲望的驾驭,并不必然构成强制,而更多的生成的是幸福。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不能自尊自爱、性行为过度放纵的人,不仅不能为自己带来真正持久的性福和幸福,也不可能为他的性伴侣带来真正持久的性福和幸福,更难以为其子女带来真正的幸福。从这一角度看,贞操是人的尊严的基础,也是人自酿幸福的源泉。

  最后,贞操是每个人通向真正自由的通行证,而非拦路虎。对性行为的约束不等同对人性的禁锢,也不等于禁欲,也不完全是非人道的,而是要寻求更健康、更人道、更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性伦理。两心相悦不完全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与其行为后果直接相关的,任何权利都不可能超脱于责任之外,贴上“进步”标签的东西未必就不是真正的“倒退”,自己“懒得理”的往往正是自己最急需的。

  现实社会中,强势人群对弱势人群贞操的强暴,以及强势人群自身贞操的失守,才是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贞操问题。一个自尊自爱的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被骗、被强奸、被动从事性服务等,其恶根不在贞操受损者,而在于自身无贞操而又强暴别人贞操的人,唯有明确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开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

  这个良方首先就是改变旧有的单方面强加的贞操观,建立男女双方都应确立的相互平等选择的贞操观,不论地位高低、钱多钱少,所有的人都应确立自己的贞操观,将贞操观作为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所有人都要意识到贞操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有意做给别人看的。是自己品格完善不可缺少的组成,不可轻易的拿它与钱权交换,也不可轻易地拿它满足即时欲望与快乐,更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任何技术手段加以伪装。因为再多的钱、再大的权也换不来真正的自尊;人生是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及时的满足与快乐如果有损一生的幸福与快乐,是得不偿失的;任何现代技术都不可能实现对人的品格的替代。

  经济发展掩饰了人的失落和精神品格的堕落,是现今危险的现实,撩去眼前的浮云,让年轻一代不失真地看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整个世界状况,才有可能真正健康成长。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的微博

  储朝晖的其他专栏文章:

  储朝晖:教育行政化是教改的最大阻碍

  储朝晖: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储朝晖: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是自主

  储朝晖:高考进入“被选择”时代

  储朝晖:保送生是招生双轨制的怪胎

  储朝晖: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必须尊重人

  储朝晖:投身教改是每个人的权利和机会

  储朝晖: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

  储朝晖:“人人有良师”需要政府担起责任

  储朝晖:彻底打开“学历门”

  储朝晖:取消地招办 挽救孙见坤

  储朝晖:教师节的最好礼物是尊重

    储朝晖:大学理应引入淘汰机制

    储朝晖:培养公民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储朝晖:“高明”校长要靠制度培养

    储朝晖:用行政问责推进教改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