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吴庆:统计数据支持货币政策转向

2011年11月14日10:46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吴庆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本轮通胀的高点可能已经过去,通胀在明年前三个季度之内可能不会卷土重来。而在价格指数逐渐降低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正在降低

  10月份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

  笔者以《物价指数与货币政策相互矛盾》和《顺周期调节不如不调节》为标题,分别在2月份和4月份两次提出警示。不料“二”语成谶,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抑制了物价指数和某些城市的楼价上涨,还造成了不小的副作用,例如民间借贷利率高企、小微企业倒闭、经济增速降低。

  在8月初的专栏里,笔者又以《四季度宏观政策或将转向宽松》为标题,指出:“就当前的货币政策信号来看,紧缩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过度紧缩的风险似乎仍未散去……不过,基于对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预测,不难看到当前的紧缩力度维持不了多久。最迟到今年四季度,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又将从‘防通胀’向‘保增长’摆动。”目前看来,上述预测已经应验。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的10月份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同比价格指标虽然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但是环比指标已经明显改善。其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5%,环比仅仅上涨0.1%;全国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0%,环比却下降了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0%,但是环比同样下降了0.7%。

  这一轮通胀周期可能正在过去

  对以上数据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渠道的分析:

  第一,相对于同比指标而言,环比指标更能反映当前的通胀水平。同比指标包含了过去12个月里的物价变化,其中不乏“基数效应”,而环比指标显示的是最近一个月里的价格变化。因此,当前的真实通胀水平可能已经很低。

  第二,我曾经指出本论通胀有一个特点:“以成本推动的方式沿着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传递”。因此,上游价格指数当前的变动趋势,预示着下游价格指数未来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说,当前生产者价格指数走低,很可能预示着一个生产周期之后,消费者价格指数也会走低。这些迹象显示:本轮通胀的高点可能已经过去,通胀在明年前三个季度之内可能不会卷土重来。

  在价格指数逐渐降低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正在降低。

  首先,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比9月份降低0.6个百分点。这个同比数字中可能包含基数效应,但是环比也仅增长0.9%。

  其次,海关公布的10月份数据已经显示了出口乏力的趋势,而欧洲国家债务问题恐怕会导致一个低消费的圣诞节,降低中国后两个月的出口。

  此外,10月份的日均发电量(117亿千瓦时)是最近8个月里面最低的,虽然同比增长9.3%,但是环比低了10%,比8月低17%,显示煤电价格体制弊端造成的电力瓶颈日益严重。如果决策者利用价格指数正在回落的时机,尽快调整电价并且推动电价体制改革,会有一些补救。

  货币政策转向并不排除加息可能性

  基于上述情势,货币政策从紧缩转向适度宽松非常必要。目前,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有媒体报道,在10月份的最后一周,四大行新增信贷增加600多亿元。人民银行刚刚公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数据也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比9月多增1168亿元。11月份的第一周,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960亿元,扭转此前连续三周净回笼局面。第二周再次投放670亿元。数量上的适度宽松,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央行上周二以96.55元价格发行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对应收益率3.5733%,较前一周下行1.07个基点。周四发行的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则连续第十二周落在3.1618%的水平,保持了稳定。

  货币供应量宽松并不意味着央行会很快降低利率。相反,由于负利率依旧,有必要适度加息。特别是存款利率。由于存款利率为负的幅度较大、时间较长,银行存款流失日益严重。据报道,10家上市银行三季度合计流失存款3300亿元,国有大行存款流失2848亿元。人民银行公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所以,提高存款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上公平竞争,减少逆向选择。

  在“四倍”利率规则不变的情况下,适度上调贷款利率有利于保护民间借贷。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已经上浮不少,实际上与民间借贷利率比较接近。但是“四倍”的基数按法定基准利率计算,导致民间借贷“被违法”。因此,提高贷款利率并不会推高已经上浮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却能让一部分民间借贷回到受法律保护的范围内。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庆的微博

  吴庆的其他专栏文章

  吴庆:滞胀离我们越来越近

  吴庆:遥望具有中国特色的滞胀

  吴庆:增长速度如期下滑 年底前后又需刺激

  吴庆:警惕房地产数量和价格双重泡沫

  吴庆:未来的刺激政策或将失效

  吴庆:利率上调不能搞区域试点

  吴庆:美国不会彻底改变汇率博弈均衡点

  吴庆:中国利益谁来维护?

  吴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吴庆:“稳健”意味着轻微紧缩

  吴庆:英国农民起义为什么不彻底

  吴庆:不必在保增长和防通胀之间走钢丝

  吴庆:物价指数与货币政策相互矛盾

  吴庆: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四个影响

  吴庆:顺周期调节不如不调节

  吴庆:四季度宏观政策或将转向宽松

  吴庆:港人发财 内地买单?

       吴庆:不要拿"影子银行"当替罪羊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