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魏喆: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财经面对面》。两会即将召开,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都将直接反映到中央并发挥作用。城市规划问题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很荣幸邀请到三位重量级嘉宾做客,与广大网友探讨城市规划与宜居城市的建设问题。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城市管理专家任玉岭老师。经济学家李开发老师,著名城市专家贺卫平老师,欢迎三位的到来,欢迎各位网友踊跃参加,关注两会。请三位嘉宾向搜狐的网友打声招呼。
●国家各方面都和谐,如果规划不和谐,很难达到和谐。要规划一个城市,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包括政治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卫生的问题等等很多,都应该统筹来考虑。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在城市布局上,这个规划要特别重视,注意它的和谐。
●我们画的蓝图很好,但是就造成了那边还在拆改,这边在破坏,那边法规还在不断地完善,蓝图还在制定,互相之间不搭干,最后倒楣是老百姓,老百姓上班不方便。
●要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你要搞一个城市,特别像中国,我们有13亿人口,一定要立足于13亿人口来考虑我们的城市。
●以往的城市规划当中,首先存在认识上的问题,然后是操作上的问题,认识上的问题就是“张书记开河,到李书记上台的时候就填河”,这里面认为城市规划应该体现领导意志,谁当领导,就按谁的意志来办,就把科学性放在一边。这对城市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城市化的初衷为了分流农民,减少农民,致富农民,要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应该让进城市的农民工安居乐业,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缺可少的。
●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应该多一些补贴,鼓励搞廉租房,这很必要。千万不要搞成一个展览式的、标签式的形象工程。展览式的不能干,真正能够对进城的农民工和低收入阶层有足够数量的供应,才是我们搞廉租房的初衷。
| |
任玉岭: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应搜狐网的邀请,希望大家有什么问题共同交谈。
李开发: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来探讨城市规划和城市和谐发展的问题。
贺卫平:很高兴参加搜狐财经这个城市规划聊天,希望能和网友交流。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主持人魏喆:谢谢三位嘉宾。一个多月前新闻媒体公布了一个令北京市民比较吃惊的消息,也就是北京投入了350亿元搞城市建设,在宜居城市排行榜上北京的名次从第三名下降到第15名,搜狐网友也展开了对宜居城市的争论,三位嘉宾今天做客的预告昨天一经挂出,就有网友留言,他们想问一下三位嘉宾什么样的城市才算宜居城市,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任玉岭:所谓宜居,各人有各人的需要,有个性化的要求,有各自的诠释,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要求,第一生活方便,比如我要购物、交通、上学这些方面的条件要方便。第二环境优美,包括我们有足够的活动场所,空气好,有散步的地方,有花园,有绿树。这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理解中。当然还有一方面,这个“宜居城市”应该有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来服务于宜居城市,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交通堵塞,买东西很远,住的地方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教育、医疗、购物也跑得很远,工作一块往市中心挤,这绝对不是宜居城市。我理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方便大家。
主持人魏喆:您刚才说的我很能体会,我家在通州,离公司非常远,那个地方基本上是一个“睡城”,每天早晨很多人从那出发,到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地区上班,一天花在路上两三个小时在路上,一位搜狐的网友也表达了这种想法,他想问一下三位嘉宾,为什么北京的在宜居城市榜上的排名会从第三名下降到第15名,原因在哪里,2008年前有没有解决的希望?
宜居城市应具有技术、社会、文化三方面的标准
贺卫平:作为宜居城市来讲有三个层面的标准,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一个标准是指标,从国际排行榜来讲,作为宜居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从相关的绿化、环保、空气污染,噪音、交通等等有相应的标准,这是技术方面的原因,作为宜居的标准,现在您所讲的是依据国际上的标准北京从原来的第三名落到第15名,是根据这个标准。 当然宜居城市除了技术层面的内容,还有第二个层面,就是社会方面的原因,最大的原因由于社会进步,各种各样新技术发展,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我讲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例如从回龙观到清华这个地方来上班,交通相对好一点,也不是市中心,也要花多半小时开车。其它地方由于交通拥堵,堵塞得很厉害。第三个方面是文化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进步,给宜居城市的概念带来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很多老百姓认为今天有很多不宜居的问题,这很好,这说明他自己的观念前进了,但是作为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大踏步前进,有很多不适宜生活发展的东西影响了生活质量,这是由于局部发展带来全局利益的损害,比如交通拥挤,比如车辆尾气等。在经济非发达时期这些东西没有。我讲三个方面的原因,最后用通俗的话来讲,实际上宜居城市的最直观的感受,我的体会是老百姓现在对城市规划或者说城市建设工作者的要求,主要是的宜居城市的要求是回归自然的问题。如何回归自然?从城市规划发展史来看,在长期的发展中,有一种非常人工化的倾向,所以才造成了顾此失彼,忽视环境,忽视生态,忽视人的要求,最后导致“宜居城市”不宜居。去年以来,北京首规委确定十一五规划,提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格局,我个人认为它正是朝着宜居方向的努力。至于说2008年奥运会能不能达到这个指标,按照现在软硬件指标来说,不但达不到,有可能局部还下降。但是从宏观来讲,特别从指标层面来讲,应该是有一部分是完全可能达到的。比如说像噪音,因为现在推出一些指标,我们很清楚,就是环保的指标每年空气质量二级从技术层面来讲有可能达到,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指标老百姓可能不够满意。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主持人魏喆:李老师您在城市规划方面有什么看法吗?
李开发:两位专家就宜居城市这个概念讨论得很专业,而且讲的比较全面。宜居城市的核心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个城市,包括零点调查公司列国内城市排行榜也是从老百姓的感受来说的。我认为宜居城市的第一要素,是老百姓工作生活教育交通出行等比较方便,这是最关键的,第二是宜居城市的环境应该宜人,很舒适。第三,宜居城市的居民居住条件能够得到相当的改善,住得比较宽松,有房住而且不是很拥挤,住的城方比较安全,比较安静。这三条是最实际的。
任玉岭:宜居城市的概念真正提出来,是从联合国对中国的部分城市特别是成都授予宜居城市之后的事,得到了大家的逐步认识和重视。后来陆续有一些城市被联合国授予宜居城市,包括包头这样的地方。中国的宜居城市我基本都跑过,而且有的都跑过很多次。我刚才讲的实际上是对宜居城市的感受,也应该说是我个人来讲对宜居城市的要求。宜居城市最突出的问题能够保证大家生活舒适。像北京过去沙尘暴一来,空气污染很厉害,一出来就咳嗽,那不能叫宜居。这几年北京的生态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空气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北京作为宜居城市来讲可能还有一个比较远的路要走,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走在长安街可以看到,长安街很漂亮,两边高楼大厦,草地,有时候摆上一些鲜花,但是离开了长安街,你走进小胡同,走进一些院落,包括现在包围在院落内的平房,房屋很破旧,环境脏乱,住的条件比较差,这不能是宜居。如果往城郊接合部走一些,有的地方垃圾乱倒,污水排放也管不好,有的甚至连农村小城镇远远不如。因此,北京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实现往宜居城市的跨越。
主持人魏喆:政府这几年也在努力,比如用天然气以后,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您刚才说长安街,虽然建筑很漂亮,像这样的地方在北京毕竟是少数,实际中还有许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去努力克服。综合以往的城市规划都有什么样的问题,感觉不止是北京,在各个城市都暴露了一些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从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城市建设要考虑“和谐规划”
任玉岭:从现在起应该更进一步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作用。现在我们提和谐社会,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这非常重要。李开发同志是研究城市规划的,他前一段提出了一个“和谐城市规划”的新概念,我认为这个观念也是也是应该重视的,国家各方面都和谐,如果城市规划不和谐,很难达到把和谐社会落到实处。要规划一个城市,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包括政治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卫生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的问题,等等很多,都应该统筹来考虑。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在城市建设的研究与城市功能的布局上,这个规划要特别重视,注意它是不是“和谐城市规划”。
举道路的设计来说,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都有问题。我当年在管城市建设的时候,曾经多次提过要重视这个问题,就是一条主干道下来,两边很少有分支路口,这是中国城市规划方面的一大弊端。我觉得从全国的城市来讲,这个问题上都应该重视。因为我看过很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是比较好的,那就是所谓的街区规划很好,这个街区比较小,这个路走到这里如果堵了,马上就可以转弯了,所以形不成大的拥堵。而我们许多城市从这条路这头到那头走很远,中间又很少有横道,这是我们设计上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街区的问题上,要认真的考虑,把街区缩小。这样路才能四通八达,如果一条路通到头,两边没有分支路,交通很不方便,这样拥堵是不可避免的,城市也是“宜居”不了的。另一个大的问题是市中心把商场、机关都集中在一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北京最近提出来城里要疏散人口,我觉得城里不是疏散人口的问题,城里应该疏散商场,疏散机关,疏散上班族到那里集中的问题。如果上班族都到这个地方集中,跑到另一个很远的地方睡觉,花上很多时间,这就非常有问题。我认为这是城市规划上的第二大问题。现在主张城里不再搞宿舍了,但是城里还得盖大楼,拆掉平房建大楼,建写字楼,而人却要住得很远,然后跑到市中心上班,我认为这个是不对的,这不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因此要认真解决。
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的组团建设
再一个,在城市整个设计上,我主张中国的城市要按照不同的组团进行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进行组团建设。这个组团可能有一些加工业,同时有一些商业,同时周围有一些住宅,也同时把它绿化得比较好。而不是要在一个很大的城市把商场和机关、写字楼集中在一块,四周去建睡城,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北京现在吃亏的就在这个问题上,而且北京居民有的是一种骂声。前几年上班要走几个小时,到现在为止也有一些人要两个小时甚至要更长时间才能到班上。我觉得在这个城市就没法很好地生活。我觉得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认真解决这样的问题。把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糅在一起考虑更好一些。但是是不是不要中心区?也不是这样,是要有一些中心区,商业区,核心商圈。中心区等于一个城市有一个明显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往那里集中,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但是根据我所了解的,如何规划中心商圈,中心商业区,商业街道,大有学问。我去过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他们的集中区主要是商贸区,这样的地方集中在一块,但不是很大。假设我们都集中在三环路以内或者二环路以内不合适,这几年北京城向外搬出很多人,住得很远,因为城里他们住不起,这种趋势是继续搬出去,这就有问题。老百姓生活工作很不方便,成本就高了。我遇上过一些人,比如民工,他们在城里没有房子可住,他们必须跑到城郊结合部,远郊区去住,城郊结合部越搬越远。他们跟我讲,早上五点钟起床,花三块钱路费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走到城里来,第一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第二增加了他们劳累程度,回到家就是睡觉,一早起来就往单位赶。这样的城市你怎么创造宜居?老百姓都不会满意的,这样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当然城市的绿化、美化,作为宜居城市来讲是必备的。包括当年像日本南部一些城市,当年也拆掉很多地方,拆了以后干什么,留了一个小草坪,留了大点的活动房,现在我们是拆掉一个个平房盖一个个高楼,结果那个地方开发强度越来越高,人口越来越集中。我到上海去,他们说城里空气都缺三分之一,要住满了,人的空气量都不够,这样的话,这个城市很难宜居。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城市规划必须考虑三大问题
主持人魏喆:上海很多地方街道很狭窄,楼房很高,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我深有体会。刚才贺主任听了任参事的想法非常有想法,可有补充?
贺卫平:我个人认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这个问题有方方面面,作为专业的角度,我是专门研究规划经济和建筑学,建筑设计管理和节能设计的问题。就这方面的问题提点看法。第一现有的城市规划有三个问题:
宜居城市的规划不能片面的停留在图纸上
第一个问题是所谓的现代城市建设带来的规划的片面性,它放在图纸上是一个漂亮的蓝图,但是放到实际上可能行不通,我们城市规划专业领域提到功能分区,我们的区域又比较大,甚至相当大,由于功能分区带来的住宅区、工业区,发展区、商业区和办公区严格的界限分明,造成我们人上班不方便,生活不方便。功能分区很明确,但是实际上班、下班、工作生活都不方便。举个例子,拿清华而言,清华校园里,学生区、食堂区、教学区、办公区非常明确。我上学的时候如果不骑自行车的话,要比别人早起半个小时。再加上有一个封闭建设格局,院套院,区域过大,没有足够的出口,或者出口,路口太小,间距太大。这是第一个所谓的环境问题带来的方便。
节能问题必须重视
第二个问题目前为止急需要解决的是节能问题,节能问题跟生态是有关的,跟环境是有关的,跟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有关的。如何节能,有许多方面要引起重视。节能与经济持续发展与长远增长有关,如果我们总是浪费能源,或者能源使用效率很低,这个城市就不仅仅是我们不方便的问题了,是会影响到城市的长远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了。
保留城市特色 不能“千城一面”
第三个问题就是城市规划带来的文化问题,使城市失去了特色,千篇一律,北京这次十一五规划定位成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首都,国际城市,需要把文化的保护,文物的保护、城市历史的保护也提到一个日程上。但是许多城市,城市的文化传统,特色建筑,逐步消失了,这实际上是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范畴,逐步逐步地失掉了。我说如果是在规划经济的范畴,正是应当通过宜居城市的解决,通过这些数字和平面的图形,解决它更实际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真正达到城市长远发展,我们叫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说除了在城市规划上找出一条相对比较适宜我们人类居住的一个理念,除此之外,再要把城市规划的理念提升到解决刚才我们说的三个重大的问题,如果这三个重大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再加上刚才任参事讲的生活方面的,表面的和技术层面的问题一道来解决,城市会向宜居城市、和谐城市方向努力。
“城市规划”是一个互相渗透的学科
李开发:造成现在的城市规划出现多种问题,从学科建设和人们如何认识这个城市规划这个定义方面,您有什么看法?
贺卫平:城市规划有所谓的观念普及,有两大类,比如一般的老百姓,老百姓讨论城市规划的问题,讨论建筑设计的问题,只是限于美和不美或者方便不方便,这是站在局部。我们国家的教育达到了一个层面上,很多马路上的老百姓可以区别于高档建筑,但是建筑跟土木不分,更别提规划这个层面的理解和认识,所以要普及城市规划的知识。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我们有基本的普及教育还不行,还要有一个高等教育课题中设的专门学科。李老师也知道我们国家高等学科,不论是建筑专业也好,还是城市规划专业也好,特别强调本学科的建设和本学科的发展,忽略了相关学科的渗透。城市规划是一个互相渗透的学科,因此它应该加进经济范畴比如城市产业,城市经济研究,城市经济地理等。我们是规划经济做得不够,可以说不光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研究规划经济这四个字,研究得深刻的也不容易。因为规划经济的范畴不是简单的把规划和经济加起来,而是通过规划的平面蓝图和经济的数据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它深层次的问题,这是第一大问题,是教育方面带来的问题和普及。
“规划经济”概念处于真空地带
第二大类问题就是规划经济概念的相对的处于真空地带。真空地带就是我们有城市规划师,有建筑师,建筑师解决建筑问题,城市规划师解决蓝图的问题,有政府官员解决政策方面,战略方面的方针策略,但是没有人把这三者放在一个层面上,用立体交叉的概念去研究它。
比如说现在老百姓都明白得很,就拿这次十一五规划来讲,规划蓝图很好,但是如何实施呢?老百姓缺乏信心。我们现在实施,其理论结果是这个蓝图一说起来振奋人心,但是过几年以后,在实施过程中规划就给蚕食了。比如规划的时候绿地要求35%,但是真正建起楼可能连25%都没有。绿地被蚕食了。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是缺乏控制。规划经济研究在规划和经济之间找一个控制点,我把它以图形加数据的方式确定下来,而这个通过法规、政策面加以固定,任何人不得违背。我们讲缺乏规划经济这一关,我们蓝图很好,经济指标也很好,经济指标是人为的因素,今天发展了,经济增长15%,但是15%是不是就对呢?不知道。近年来我们在收缩,要降低。这个道理使很多老百姓明白了,一味追求快速发展并不是对的,这是第二层面,规划经济在学科建设上有空白点。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规划实施相互割裂
第三个层面所谓实施,由于缺乏第二个层面和第一个层面的普及,就是教育出现了很多学科建设上的漏洞,就造成第三方面处于这方面的问题,谁都正确,政府官员求得业绩,我没错,经济发展了,追究不了我的责任。规划师蓝图画出来了,很好,没有问题,你懂不懂我不管。最后实施的阶段走样了,老百姓不知道,缺乏监督,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老百姓一看这个地方盖了房子,只能评论这个房子盖得好坏,但是结果已经造成了,什么原因呢?没有办法,你打谁的屁股,没有任何一个人你能打得了,因此我们的规划就是不行。建国以来我们的规划,这次已经是第五次,有可能出现第六次,十一五规划解决的问题是从2006年到2020年,有可能发展五年以后,我们又不行了,不要到2020年。现在开始修订,前面五次都是提前修订,造成的根本原因,刨根问底从基础做起,从基础教育,从高等学科设置,然后加强空白点的研究,我指的是规划经济的研究,同时把研究的成果作为政府的大政方针,从方针政策方面相应的落实。我们政策方面的东西说出来都挺好,但是是虚的,没有落实到实点。清华大学门门口旁边四栋大楼,不晓得四栋大楼下来以后,这个十字路口会不会拥堵,现在已经拥堵了,我个人觉得这是大家都看清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就要评判这四栋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如何通过呢?它通过了,包括奥运场馆建设,我们很多的文物保护规划等等,我们画的蓝图很好,但是就造成了那边还在拆改,这边又在破坏,那边法规还在不断地完善,蓝图还在制定,但互相之间不搭界,最后倒楣是老百姓,老百姓上班不方便。我也是受害者,我现在开车上班也需要半个小时,离得较近还这样,我还是幸运者,我不在闹市区,还能控制。
主持人魏喆:您刚才谈到了规划控制问题,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就是政策衔接的问题,“张书记开河李书记填,一年规划只管一年的现象。”并不罕见,三位嘉宾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麽?
要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与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的文件精神,加深对城市规划要求的理解
李开发:近几年来,由于对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理解的加深,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大家从更深层面研究科学建设城市的问题。2004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发了《关于市县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分析了以往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规划内容上,简单模仿上级规划,忽视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越位”和“缺位”并存;在规划体系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功能定位不清,规划内容文字重复,缺乏科学、合理、规范的协调机制。在规划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编制、轻实施、缺评估等问题。前不久,国家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指出,一些地方,一些地区,在城市规划方面盲目地拔高城市的定位,;盲目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提倡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盲目进行旧城的成片改造;盲目遵循小轿车的交通需求,砍人行树,压缩自行车道;盲目进行功能分区,片面建设功能单一的各类园区;盲目进行城市周边环境的再造,开山、填河、挖湖,破坏了自然资源;盲目地体现第一责任人的权威,一届政府,一时规划。这对以往城市规划中的问题讲得都非常到位。
重视 “和谐城市规划”理念,要研究以往城市规划出现的缺失所在
作为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学者 ,我提出了“和谐城市规划”理念,我认为,制订一个和谐城市规划是科学建设城市的重头戏,“和谐城市规划”理论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同。对以往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典型的不“和谐”。我的体会是:
第一,几十年来计划经济带来的问题。计划经济要体现长官意志,要贯彻领导意图,不研究规划是不是科学。由于吃透上一头,对客观实际研究不够,单纯的政绩观念比较突出。第二是当初的小农经济的观念。比方说有一些城市,为了好看,把所有好的建筑,好的商场都安排在特别集中的商业区,让大家看,这一段是我们的城市形象,后来就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是我们对城市规划的认识方面,什么样的城市规划是科学的城市规划,这个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大家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正是因为清楚,国家发改委、国家建设部才发了不少文件,强调经济发展的规划,产业的规划,生态的规划,资源的规划,环境的规划,要跟城市布局,城市里面的产业布局,这些分工能够结合起来。
第三个要把总体规划跟专项规划衔接起来,实际上我们以往在这方面有很大差距的。这里我补充刚才清华大学贺主任的观点。事实上,我们在城市规划概念上,现在人们一想到城市规划其实主要就是技术层面的城市规划概念,往往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源的规划,经济平衡的规划,产业和谐的规划,却没有很好的结合到实际的城市规划上来。
我跟贺主任讨论过,大学里开的城市规划的课程,基本上是以技术层面为主。根据我们的了解,我们研究国外很多的城市规划,再研究中国的城市规划,就感觉确实是宏观的规划与微观的结合不怎么好,经济战略、产业经济、人口经济、物流经济,等等,不是城市规划的课程当中没有,就是有了也是一笔带过。一个体现国家两个部委的精神、体现建设文明社会,和谐城市规划的专业课程,应该首先要讲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人口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经济预测学,经济模型理论,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宏观布局,工业经济地理,服务业经济地理,水资源学,生态学,环境学,气象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发展战略,集聚经济学,现代信息产业与技术革命等,然后在深入到技术层面,怎么进行功能分区,怎么建设好看,各种管道怎么连接,交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民居的问题等等;现在这些课程一方面是很少,一方面是不够重视。跟大学里的规划专业知识体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许多大学规划专业没有把这些课程作为很重要的课程来安排。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操作。大学里往往在经管、或其它经济类的专业有这个课程,但是这个课程分布不是很均匀,不是为城市规划来设计的,学了也不干城市规划,而且有许多课程的知识远远较落后于经济发展。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城市规划出现种种问题,在认识方面有五个误区
我感觉我们以往的城市规划当中出现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然后是操作上的问题,关键是对城市规划的认识有偏差。主要有五种问题。
第一个认识问题是误认为规划就是要体现长官意志,比如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张书记开河李书记填”的问题,就是认为城市规划应该体现领导意志,谁当领导,就按谁的意志来办,实际上是把科学性放在一边。 第二个认识方面的问题,就是认为城市规划就是城市发展中的平面布局,好象没有什么学问,谁都能指挥,都能决定怎么布局,这样就把立体的、全方位的、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放在一边。有的认为工厂怎么摆布,商业怎么定位,住宅区放在什么地方,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与复杂的计算,“水深水浅”学问不大;然而我们现在知道这是非常错误的。比如,不少城市把它的功能分区分的很鲜明,实际上带来众多的不便。天通苑便利吗?好多称作睡城的大住宅区便利吗?一点也不便利。
科学的规划应该是许多功能分区互相衔接的,打一个比方,一个庞大的小区路边比留出150米宽来,建设一些写字楼可不可以,建设一些商场,一些餐饮,有一些银行、电信单位,还有门诊,小区里面的停车场跟写字楼的停车场共用,就非常好。现在许多小区建了那么多基础设施,但是白天空了,大量基础设施,包括车位,都没有利用,而市中心的写字楼,从街道路牙开始车都停满了,形成了众多公路停车场。而且我们市中心,包括中关村大街,路边的写字楼是一栋靠一栋,写字楼紧贴到街道的路芽上,你去办事带车,车要停在办事的地方一公里两公里的地方。一栋一栋新的写字楼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越什么作用?扩大城市病的作用。个别地段写字楼甚至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豪华,已经带来了交通拥堵,入住率降低、空置率升高、停车极为困难、治安情况恶化等多种问题,有些问题会越积累越严重。我们其实应该研究,一栋写字楼常常可以容纳150个小公司,以每个公司20人计算,需要容纳3000人在此上班。如果每个公司有3辆车,写字楼就必须有450个停车位,如果每个公司每天有5个客户开车来访,时间段集中在5个小时内,那么每小时可有150辆车需要临时停放。我们考虑过写字楼的建设要求吗?恐怕没有。堵了怎么办?再拓宽道路也没有用。
第三个认识方面的问题,就是认为城市发展了就应该有问题,他没有从问题形成的因果关系方面去研究,果是由因带来的,但不研究因的问题,所以总是连续犯错误,他不研究城市规划不科学带来的问题,反而认为应该有问题,没有考虑把问题在规划时研究出解决的方法,对城市的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研究不够,对城市的资源供应,产业的平衡,城市的物流、人流等多方面的研究不够。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第四个认识方面的问题,认为城市的规划重在好看,把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放在一边。许多城市规划喜欢整齐划一,比如北京有的工业区,人气不旺盛,白天都冷清,晚上没得人,就是因为规划工业区的时候,跟住宅区、商业餐饮全分得开开的,结果断送了工业区的前途,人们不去投资,也不愿意去就业。相比之下,有的工业区规划就比较科学。可见形式主义害死人,一刀切,功能区完全割裂的规划问题非常多,一有问题就要影响多少年。
第五个认识上的问题,认为城市规划难以预测城市发展,认为规划是虚多实少,所以不把规划当回事,政府班子一调整,新官一上任就对城市规划提出修改意见,要建商务区,要建CBD,要建步行街,要建写字楼,当然原来也不科学是真的,但是总不把规划当成城市建设的刚性约束是个大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宪法。从科学的方面来看,经济发展有规律,经济发展可以预测,可以模拟的。由于没有科学预测,研究城市功能,城市发展的轨迹,当城市规划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加重了城市病,比如街道边上一个靠一个建写字楼,然后堵塞了就拓路,拆房子,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许多城市有病,但解决问题的办法却是继续扩大城市病,结果城市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搞宜居城市要树立四大指导思想
任玉岭:我提一点,我觉得现在要想真正把一个城市建设成宜居城市,建设成比较理想的城市,我提四条,这是根据我多少年来包括参加管理城市或者研究城市还是在国外考察一些城市的感受,应该有四个指导思想,一个就是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导城市的规划和城市建设。第二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城市,这点非常重要,就是长远发展的战略。第三要有综合规划的设计思想。你这个设计思想一定要考虑到政治,考虑到经济,考虑到文化,考虑到百姓需要,必须得这么考虑,这个城市才能设计好。第四个点一定要有反腐倡廉的制度来制约,这条也很重要。
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要有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你要建设一个城市,特别像中国,我们有13亿人口,一定要立足于13亿人口来考虑我们的城市,如果你不这样的话,你的城市规划一定是背离以人为本的。举例说,有一些人包括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有三个城市圈够了,我不认同。他的根据是美国有三个城市圈,日本有三个城市圈,所以中国也应该有三个城市圈,忽略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人口比美国起码多四五倍、比日本就更多了,一定要从中国人口特别多的实际出发。而且中国要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市民,从这个实践出发,如果不考虑到中国有相当多的农民变市民的话,你的城市规划将来一定会遇到问题。因为中国的农村的问题,一人也就是平均一两亩地,你就打一亩地产一千元的话,再高产最多是一千元,靠着二亩地也就是二千元,所以农民不可能致富的,走向小康的话,如果按八百美元,要6400元或者6500元,我们2000元和6500元要差很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分流农民和减少农民,就是到城市去,中国需要多少个大城市建起来,才能容纳这么多人。曾经算过一个数,我觉得要起码要搞个50个五百万大城市,甚至一百到二百个百万人大城市,因为根据国外的经验,60%的人住在城市里。发达国家许多人住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里。我们分流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要朝这个目标考虑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崇洋媚外,不是一定要按照这个方法走,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因为我们的城市化现在路程远得很,后面进城里的人要多得很。以人为本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你既然要宜居,要这个城市搞得很现代,要考虑所有人,不是少数人,少数地区搞得非常好。比如紫玉山庄,可能周围都堆成山了,在闹市里,房子周围都是山,里头很好,还有湖泊,周围是一圈山,跟外面的噪声隔绝,但是光是这样的小地方是不行的,要考虑到广大百姓。包括北京的一些四合院,文革期间有好多四合院已经不是四合院,里面挤得满满的,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再进入小的街道,道路就坎坷不平,这不能叫宜居,再走到城郊接合部,乱糟糟一大片。很多人走到这里,感觉这连农村都不如。以人为本要考虑到很多地方,要考虑到全面的宜居,这个才叫宜居城市。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一定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第二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你考虑这个城市发展的时候,现在好多城市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比如北京在修三环路时认为这就解决问题了。修三环之前北京交通堵塞,当时给大家一个承诺,修了三环,道路的拥堵就解决了,后来发现没有解决,修四环交通还没有解决,修五环开始收费解决不了,放开仍然解决不了。我认为这是缺乏战略眼光,包括出口、进口的设计都缺乏战略眼光。这么多人口的首都,全国各地都在这里设办事处,全国各地都要进京办事,旅游,国外的朋友也要过来旅游,办事,投资,要考虑到这个情况。举例北辰,因为北辰住的人特别多,我在四年前给北京市提过一个意见,希望北京从战略眼光考虑北部的道路建设,要有更多的道路通向城市,结果昌平八达岭这条路,那边就是一个北苑路,就这两条路出去,那么一大片都是居民区。,今天早晨我听交通台讲,像天通苑叫添堵苑,已经多少年了。当时是三年前,四年前给政协提意见,说建好了就行了,后来建好了仍然不行。当时寄希望于有规划,出来以后仍然解决不了。这次提了意见,希望在郊外地方在重要的站点建大型的停车场,应该是非常便宜的收费,不要按小时,不要一小时收几块钱,一天只收两块钱,三块钱。把车大量停在郊外,北京四环五环外,停在那里不进城了,现在到城里的停车场,拼命涨价限制你。这种做法是一种利益驱使,让一些人搞停车场让他们赚钱,这种办法是不对的。一定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方便。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包括路的建设,要考虑到汽车进入家庭,早就应该考虑,但是现在光怪大家汽车增多了,以前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考虑汽车进入家庭?本来社会主义建设就要发展,汽车就要进入家庭,现在怪车增加太快了,我的路不适应,我应该说首先检查自己,我的路没有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考虑到汽车进入家庭,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包括有时候报道一些路,因为前面出现事故了,所以才出现交通堵塞。我觉得这是倒过来的观点,应该说因为我们的交通路的规划有问题了,支路不多,道路太窄,才出现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导致了进一步交通堵塞。我觉得有些领导在这个问题没有考虑,都把责任推出来,说你们车买的太多了,你们那里出事故了,这个思路绝对是错的,应该倒过来想,我们的思路没有跟上,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要有综合规划的设计思想
任玉岭:第三点要有综合规划的设计思想,就是刚才贺主任谈到的,你要考虑这个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把经济、政治、社会综合因素都考虑进去,让小孩能够就近上学,让老人能够就近到医院就医,这些问题不提前考虑,医院都集中在二环里,你把人都搬到四环外五环外,总要有一批人有病,都往城里赶,这样势必增加交通,势必不方便群众,能够叫做宜居城市吗?如果都住在回龙观和天通苑这样的地方,那边没有大医院,没有高水平的医院,那根本不是宜居的地方,这样下去北京市就不是宜居城市,因为这两个地方分别有30多万和50、60万人,这个城市是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改变就不叫宜居。
一定要有反腐倡廉的制度来制约
提第四点,只有反腐倡廉的制度保证才能搞好城市规划。现在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投资商看到某一块地方是一块宝地或者看到这个地方发展后劲,或者在规划局看到这个地有一条路将从这里通过,地产商就来了,来了以后发现住着一片居民,可能这个房子是70年代盖的,80年代盖的,说这里都是危房要拆,我觉得我们很不实事求是看。前几天去新加坡看,新加坡的市中心还保留着有平房,人家作为一种文化给保留下来了。前一阶段你们知道中关村炒得最厉害,中关村的房子是56年以后盖的,而且当时盖的水平很高,而且那个房子全都是灰颜色的青砖汉瓦,很有特色,结果说中关村最后的一万八千人全部离开中关村,在三年前这么报,当时我给中央专门反映过这个意见,通过政协专门报送中央。当时就有中关村很多人到中南海上访,我也写过,别人也写过,后来这个问题就拖下来了,到现在也就暂停了。最近我又看到很多报道,包括我收到的信件反映,比如最近收到三亚的反映,那个地方就是前些年盖的房子,改革开放以后盖的房子,现在有的商家想开发这个地方,要把这个地方全部拆掉,老百姓说凭什么要拆掉,第一不是旧房,刚盖了几年,要把我们都赶走,实际上是商家的利益,但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规定,只要是国家项目,老百姓都应该让路,我觉得我们的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真的是国家要在这里建一个飞机场或者建一个铁路,老百姓是没有话说,保证可以让出来。但是把我这里拆了,让给商家去赚钱,把我们赶到很远的地方去,老百姓是不干的。所以国务院去年有一个规定,要跟老百姓商量,老百姓不同意就不应该拆,我觉得国务院这个规定非常英明,就应该听老百姓的。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有一些做领导的反对这个做法,为什么呢?这里很难说了。因为一些商家特别是搞房地产,这是一个暴利行业,暴利行业的腐败行为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事,就拿修公路来讲,因为它暴利,所以多少个交通厅厅长已经进了班房,因为房地产的问题有暴利,也是难以发现的,这里有很多是靠资金,靠贿赂,把一些关系给沟通了。弄得本来这个地方是可以照顾老百姓,让老百姓在这里居住下去,结果老百姓不能在这里居住,满足了商家的利益。如果反腐倡廉不能够有制度保证的话,我们的城市规划也绝对搞不好,也绝对做不到宜居的。前天国务院温总理主持一个会议,要认真解决商业贿赂问题,也包括房地产的商业领域的贿赂和腐败行为,这也是搞好我们规划的重要保证。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魏喆:非常感谢任参事,您讲的非常有条理,而且都谈到了点子上。您刚才也谈到过中国要富强起来,必须考虑到中国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这也涉及到城乡建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大城市无限扩张压力很大,更多要依赖农村自身规划变身城市,目前农村的城乡规划有什么问题,哪位专家比较了解,请谈一下。
城乡规划解决根本问题靠蓝图是不行的,要靠我们中央的好政策
贺卫平:农村规划从今年作为北京市的重点项目,已经向市民已经公布了,是下阶段特别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者主要的课题。在农村规划的过程中,刚才任参事也说了,北京的城市,包括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都遇到了一个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所带来的城乡的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在这个里面要规划。要解决农村的社会发展,农民要进城,他们不满足于一亩二分地,要进行产业方面的改革,这样就带来农村向城市走,农村的规划带来真空。我们要想把农民留在土地上,要给农民出路。这次北京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轴两带多中心,其中两带东西一带都指在适当部位解决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在这个方面就应该说蓝图是很好的,包括这次两带里其中东部发展带包括亦庄,也想到将来很多较远的城市,要在北京设办事处,又设在市中心,我们在通州的发展已经考虑这个规划,未来的通州的远景刚好是所有的省市地区进京的一个窗口,同时在京津唐接合部把一定的村镇升格成现在叫卫星城也行,将来在这里发展。我指得是蓝图问题,实际上还没有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解决根本问题靠蓝图是不行的,应该说靠我们党中央的比较好的政策,提到以人为本的原则,怎么样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怎么样把他们的生产和发展统一结合起来,这个结合应该结合当地的资源,包括所说的天然的资源和未来的人工的发展的产业资源,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综合的发展,综合的设计才能达到城乡接合部的设计,规划设计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城市化是为了减少农民,致富农民,实现农民的市民化
任玉岭:我想补充一点,为什么要搞城市化,刚才已经说了,城市化的初衷为了分流农民,减少农民,致富农民,要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农民变市民,因为我们过去按户口来统计,城市化老推不动,走不了,老停留在32%的水平,后来没办法,改变人口统计办法,只要在这里居住半年就算城市人口,一下子把城市人口提高,就按建设部的观点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还多,好像城市化在大力推进了。但是这些农民工大概1.4亿人进了城镇以后,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这个问题要研究。因为他们进来以后,我调查了一些人,刚才我讲到有的到郊区租房,因为他们挣得钱少,房子又贵,一般租上十平方米两代人,儿女都是二十几岁,父母都是五十几岁,两代人住在一起。这是一种情况。再一个在城市里,包括保安、扫地的,甚至打扫卫生的农民工等等,他们都是住集体宿舍,有的是十个人在一个屋,有的是六个人,有的是四个人在一个屋,四个人在一屋算是好的。我也做过一个调查,有一些是夫妇同在北京,他们都把孩子扔在两千公里之外,然后进北京,夫妇同在北京,都住集体宿舍,因为他们工资低,再一个房子太贵。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租不起房,只有过年回家才能在一起。
应把农民工的廉租房考虑到城市规划中
我就想这种做法应当考虑。我恰好看到广州的一个报纸,统计了一下农民工已经结婚的农民工有60%不能过夫妻生活,这种问题要在国外认为,这是不人道的。我们现在有1.4亿万农民工,当然不是都结婚的,但是结婚的比例很大,结完婚,而且在一个城市工作都没有条件在一起去,问题在哪,就是我们没有廉租房。国外有很多地方非常注意廉租房,就是政府买进一批房,非常廉价的租出去为低收入阶层服务,包括新加坡也是这样做的。中国不为这些人员解决廉租房的问题,现在这些人员到城市是一个漂族群体,如果在城市里也算成城市人口,我认为他没有真正的城市化。我们要想真正解决城市化,要在城市里东西南北中考虑建廉租房,再困难也应该画出若干个地区建廉租房。我们巴金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去世之前有一句话,希望所有的人都有房子住,这和当年杜甫讲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觉得是一个道理。应该让进城市的农民工安居乐业,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缺可少的。我建议把农民工住房列入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范围来考虑。因他不可能买得起房,有少数能买得起的,比如城市的经济适用房不对他们开放,我觉得城市经济适用房应该对农民开放,有这个条件愿意在这里买的,应该对他们开放,要不然不公平,你把他们统计为城市人口,又不给他们房子,他们收入又那么低。第二国家专门建一批房,政府买进来,或者每个小区都有廉租房,政府拿进来,租给农民。我觉得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我们的城市化不叫城市化,我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把农民工的廉租房考虑到城市规划中。
贺卫平:已经在这么做,政府考虑到廉租房,原来想用经济适用房来替代所谓的廉租房的概念,但是发现经济适用房被改头换面,很多已经成为富人倒腾房产的出口,所以从今年政府官员包括北京市城市规划各方面的领导,建设部领导都提出来,今年要拿出一部分土地来,做廉租房,就是解决福利分房。为什么说在今年做?去年在做这个的时候,当时还有点阻力,阻力就来自于财政出口,今年有这个政策,就是今年刚刚做了第五次人口统计,发现北京的经济状况,意外发现北京的经济是三千个亿,过去认为北京是消费型城市,不具备生产能力,因此没有创收,去年人口普查后,发现北京有巨大的潜力,所以现在政府从心态上觉得气有点粗了,我们也不依靠开发商,也不依靠房地产商,依靠自己,完全有能力建廉租房。我相信在今年的年底会有很多廉租房交付使用。
严格控制廉租价格 防止廉租房不廉租
任玉岭:就看将来的廉租价格如何来定。像我刚才讲到那个人是五百块钱收入,如果夫妇俩一个月一千,假如把廉租房定的价格很高,他们仍然租不了,这个价格有所考虑。经济适用房本来是很经济的,后来经济适用房五千多,六千多,也叫经济适用房,这种做法是不行的。再一个搞廉租房的问题,应该考虑,一个是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应该多一些补贴,这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要搞成作为一个展览式的,这边搞廉租房了,就像现在搞平民医院,你那个平民医院能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标签式的,展览式的不能干的,应该真正能够向进城的农民工和低收入阶层有足够数量的供应,这才是我们的初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要着力解决大批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口与农民工的城市户口问题
李开发:中国的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长期实行二元经济政策,应该说与城市相比,农民收入增加很慢,农村发展相当缓慢。最近的多少年来,党和政府每年都有一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为了解决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外来人口,一大批人才,社会上的人才涌到城市来,到北京、上海,到各个城市。我们能不能制定一个政策,你来到这个城市,比方说三年或者四年,在这个地方工作,在这个地方拿工资,在这个地方交个人所得税,能不能明确他应该有资格得到这个城市的城市户口,应该给他一个经济适用房的指标。第二,农民工有临时性的农民工,也有长期在一个城市打工的,廉租房能不能给他一套房子,能不能给他经济适用房,任常委刚才的提法我非常赞成。如果进城已经几年,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支付能力,并且他在劳动部门的工资档案上有他的名单,相关费用也交了,我们也可以考虑制定一个政策,工作多少年就可以给他城市户口的指标。我们要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大量的在城市工作却总是边缘人的问题,这是个制度性的安排问题。第三,我们城市规划这一块,现在确实存在城市规划的标准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举例来说,到目前为止,现在建一栋住宅楼里面可以有多少个车位的标准就远远不适应了,现在给配了30%车位,前多少年,一百套住房有15个、20个车位就够了,现在发展了,标准还没有跟上,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
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研究和制订和谐城市规划的问题
李开发:现在要从更高的高度,从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和谐城市规划的高度,宜居城市规划的高度来规划城市。这就意味着要认真地研究我们国家发改委发的文件,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的文件,有很多新精神,要贯彻中央政府科学发展观,想法把城市规划好。刚才说了很多,有的虽然是谈的北京市,实际上也是针对全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如果我们不重视许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城市规划时不提前加以解决,没有重视的问题将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我们每年城市经济的发展总量在增长,比如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每年增长是12%到15%,上海可能超过这个指标,绝大部分的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很快的,经济发展就意味着人流的增加,物流的增加,对交通的压力,对居住的压力,对住房的压力,许多方面的压力都在上升,我们要提前预见到这种情况。
第二,现在由于城市房地产开发许多方面不科学,刚才任参事讲的很好,在城市规划当中,打个比方两平方公里,如果我们设计了多少栋写字楼,可能容纳多少人上班的时候,就应该在这个区域里具备这么多人居住的条件,现在不是这样的。北京这个城市,写字楼在二环三环为主,四环以外很少,中心区房价越来越高,但是写字楼是越来越多,五环以内,中低收入阶层,因为买不起中心地带的房子,都要居住在20公里、3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结果造成长距离上班的人群越来越多,反复倒车,公交的压力,地铁的压力,轻轨的压力都越来越增加,而且地铁、公交的衔接很差,距离很远,生活特别不方便。比如,住在天通苑,跑到城铁那个地方,可能很多人步行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到了市中心比如到长安街沿线上班,没有一个小时就很难达到,就这样还是地铁与城铁连接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其它地方依靠公交车时间更长。我们要提前规划城市,规划的小区要合理,写字楼要向市郊规划,住宅要向城里规划,这就会好得多。
第三,城市的交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现在开放小轿车,许多家庭在买车,北京市到2005年9月的时候,有240万辆车,每个月以3万到4万辆的速度在上升,也就是我们的交通压力也是越来越增加,如果我们不能提前预测到这些问题,将来会越来越严重。刚才两位专家讲的特别好,我们现在的交通像北京二环、三环是围追堵截的交通,主路比较好,但是主路跟支路的分流相当差,我研究国外的城市规划,不管是韩国的首尔,还是日本的东京,还有香港、澳门,纽约、旧金山这些地方,前面发生堵塞的地方,一二百米的地方有分支道,马上堵塞的现象就缓解了。但是在北京这个地方做不到,只要上去就下不来。所以科学规划城市,有一个和谐的城市规划非常重要。
第四,城市里一些有缺陷的规划问题要抓紧解决。比如,在拥挤的街道继续大建写字楼的问题,比如中国人大的对面,写字楼一个接一个,其它也有好多地方如此,将来会一段比一段拥挤,我们要正视这类问题。好多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都要提前思考,解决问题。防止城市病的问题。
第五,城市的建设强度缺少一个度,有的地方超强开发,有的地方却开发不够。比如道路没有网络,主路畅通,支路不通,比如,有的地方已经投了20亿建大商场,紧挨着又投资数十亿再建商场,挤在一起,结果交通环境、治安问题,停车问题,各种问题都来了。所以说我们要从广义的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城市规划的问题。一个城市有问题,其实除贫富悬殊的问题,社会治安的问题,其它诸多问题都能在城市规划的问题上有所体现。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太重要了,需要高度认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提前预测,深入研究,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要深入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
任玉岭:我觉得要想把我们的城市规划真正搞好,真正搞成宜居城市,希望管理城市的和做城市规划的人员应该牢牢记住胡总书记对大家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温总理讲的,我们要视个人利益淡如水,视群众利益重如山。大家都能够在这个方面这么去做,我相信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就能够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实现宜居城市这样的目标。
主持人魏喆:时间过的非常快,我们的访谈就要接近尾声,请几位嘉宾对搜狐的网友做总结发言。
贺卫平:希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也希望我们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心情愉快,长久地生活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地球上。
李开发:我们要认真学好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大目标,研究和制订一个“和谐城市规划”,这个和谐的城市规划就是资源和产业匹配,生态与发展平衡,三大产业非常协调,城市的布局比较合理,城市的空间特色非常丰富,城市开发强度要比较适宜,交通网络比较顺畅,城市有好的空气,好的水,人们在这个城市里居住和生活、工作、教育、就医、出行等非常方便。谢谢大家。
任玉岭:希望我们的网友第一应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五个统筹,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这些目标都是围绕着让更多的人的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网友应该充满信心,在党中央提出这样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会朝着这样更和谐的方向,朝着大家都能受益的方向前进。但是任何事情有一个过程,另外我们国家的财力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能过于急躁,要与政府,与有关方面配合,有什么情况,有什么意见,通过合理的渠道反映,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建设会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魏喆:感谢三位嘉宾,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访谈到此结束。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一)全国政协委员保育钧做客搜狐谈非公经济36条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二)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等做客谈城市规划与建设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三)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四)全国人大代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五)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定西市委书记石晶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六)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七)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八)孙钢、刘桓做客搜狐谈“两税合并”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九)全国人大代表华英禽业集团董事长曹家富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全国人大代表临沂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尹焰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一)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谈自主创新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二)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三)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巨谈自主创新与新农村建设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四)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副市长郭振家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五)企业家、经济学家对话国企改革与竞争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六)CCTV-2《对话》栏目主持人陈伟鸿搜狐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七)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谈科学发展观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八)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做客谈房贷首付比例实录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十九)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聊两会
搜狐财经两会系列访谈(二十)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聊两会
嘉宾精彩观点:任玉岭 李开发 贺卫平
相关阅读:北京建设“和谐城市”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