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和欧美诸国相比,中国的失业情况远不如他们严重。但高就业率并不等同于高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不高正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所在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发改委官员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就业问题将被放到全部工作的中心来抓。这不仅是“就业是民生之本”思想的真正体现,也是增强人们幸福感、让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要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首先要增加就业的数量。按照发改委的解释,在“十二五”期间,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并提出五年内,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毫无疑问,现阶段强调就业的数量扩张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供给一直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根据劳动部门的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2400万,包括1000万左右的转移农民工、650万的大学生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等,而经济发展吸纳的就业人数,只能满足一半的需求。就业压力巨大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失业率并不很高。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即使是并未统计在内的农民工群体,大量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失业率甚至要低于城镇登记失业率。再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例,教育部统计的大学生初次就业率(7月份)只有70%左右,但到年底(12月份)往往能够超过90%。和欧美诸国相比,中国的失业情况远不如他们严重。
这就意味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就业问题的核心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就业质量的提高。事实上,高就业率并不等同于高就业质量,就业质量不高正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所在。
中国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首先,劳动者工资水平不高,且收入差距过大。相对于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劳动者的报酬水平明显偏低。而且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不管是城乡之间,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各种内部之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都日益突出。
其次,就业岗位不稳定,跳槽现象频繁。据一家权威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统计,目前我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工作一次,一生中至少要换7次工作。另据全国总工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更换工作的平均次数为1.44次,每年变换工作0.26次,是传统农民工的2.9倍。
再次,工作环境差,工伤事故率高。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安全生产的指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生产亿元GDP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10倍,工矿商贸10万人事故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2倍多,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平均的5倍多。
最后,社会保障不全面,保障水平不高。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很大的进展,但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水平低下的现象仍很严重。据估算,即使不计失业保障,保障资金的需求至少在10万亿元,而目前全国各类社保基金积累额大约为2.5万亿元,缺口十分巨大。
由此可见,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应该成为就业优先战略的核心目标。这就要求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不断在提高就业质量上多下功夫,包括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只有就业质量提高了,才能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就业,维护劳动者尊严和权益,也才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准备更多更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李长安的其他专栏文章:
李长安:调节收入分配不能只依赖个税改革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