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户籍不仅不应成为高考的限制,也不应成为人们生活与职业生涯上任何一种自主选择的限制。取消户籍对高考的限制,不是做梦,也不能说不现实。它是推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必须消除的羁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已近千万,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然而在高考的时候,依然要求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客观上限制了流动学生正常学习和高考升学。这是事关民生的一项重大政策问题,亟需尽快有效加以解决。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社会权利的不平等,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价值上确定是选择维护既有体制的不平等、不公平、不均等,还是对这种现状加以改变。
若选择维护现有的体制,不仅对近千万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公平,造成大范围的亲子分离、家庭教育不良、青少年正常成长发展受到影响,也是对有序城市化进程的一种阻碍,还可能造成阶层和群体分裂、仇视社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因此,这种选择是不明智的,也会是后果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依据理性做出的判断是,改变现有体制,实现更大程度的公平。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是符合历史进程的选择,也是符合国家各项基本政策精神的选择。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以何种方式如何进行变革的问题。对此应有一个总体考虑,如果整个社会城乡之间不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哪里高考就不会成为问题,在随迁地高考也不会成为问题。而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资源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一旦取消户籍限制,“高考人口”向大城市和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大量迁移将会发生。所以,解决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方案,可分为大方案和小方案两个相互影响的部分。
所谓大方案,就是要在高考机会存在不平等的城乡、不同地区间缩小差距,在全国范围内提高高考的面上的公平程度,不能让北京、上海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机会与河南、山东、安徽的考生升入高校的机会上,存在明显的差距,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它们现有的差距尽可能缩小。这个大方案做好了,并且有效实施了,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解决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也不要担心在解决随迁子女的问题后会引发为高考而打工的高考移民,大城市也不必担心由此引发的人口压力。如果这个大方案没做好,任何小方案都可能失灵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招生体制,这个大方案就是要严格按照各地的人口和考生比例计算投放招生指标,减少畸轻畸重的问题。如果结合招生体制改革一起考虑,就是要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通过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相对优秀生源的自然选择取向,平衡各地高考学生的升学机会。简而言之,高校能在河南、山东、安徽招到比北京、上海更优秀的生源时,他们就会选择在招到更优秀生源的地方招生,这样在全国整体上,就会形成相对公平均衡的录取态势。事实上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即是这种办法。
所谓小方案,即是要考虑到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客观需求,为这些人的子女在就读地高考提供切实的方便。实际上,这方面现在缺少的不是方案,而是决策,仅仅停留在研究上永远也不会有结果,要拿出实际的措施;不管措施是多是少,是大是小,先要拿出实际的行动试一试。对于这个小方案的决策,从现有的行政体系实际情况看,也不应是全国一刀切,全国只有一个文本;而应该给出全国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湖北省已拿出了初步的方案,北京也应拿出北京的方案,上海也应拿出上海的方案。
事实上,各个城市已经有了义务教育阶段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准入制度,这个制度本身已经客观上构成随迁子女就读的门槛。现有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和家长造成的最大伤害在于,它要将已经进入门槛的人赶出门去。正是这个赶出门的过程,造成父母难以安心,子女难以适应,原来农村的家无人照管回不去,城市又被户籍阻于城门之外,这一过程对社会的伤害同样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小方案重点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比较妥善的方式是,不要将已经入门槛的人向外赶,而是顺其自然地让他沿着这条道走下去。
这条通道的轨迹是什么?就是学籍,依据在某地的连续学籍而非户籍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有在某地高考的权利,这或许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也是社会损耗最小的选择,并且是可行的选择。
放眼长远,户籍不仅不应成为高考的限制,也不应成为人们生活与职业生涯上任何一种自主选择的限制。相对于中国漫长的没有户籍制度的历史,户籍曾经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一种制度;相对于世界上大多数没有户籍制度的地区,户籍制度本身所造成的问题已日益超出它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遭受其害的人远远超出享受其利的人。因此取消户籍对高考的限制,不是做梦,也不能说不现实。它是推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所必须消除的羁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随迁一代是未来一代中最具活力的成员,不能恰当处理就是将魔鬼引进未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最切实的行动,绝不能让随迁一代被户籍绊倒。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
储朝晖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