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专栏 > 最专栏

李长安:当人口大国面对人口结构失衡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李长安
2011年05月31日08:30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要学会用市场调节的办法、而不能总是沉迷于运用强制的手段来抑制人口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已经作为一个常识进入了我们的中小学常识课本。不过,目前的中国却开始要为人口数量发愁——不是为人口数量继续膨胀,而是为人口数量即将开始进入“拐点”而担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从2000年的12.65亿增至2010年的13.39亿。令人关注的是,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3.3%,较2000年上升了近3%;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6%,而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27.69%,新生人口增速出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从1990年算起,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再从人口增长率来看,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过去十年人口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的自然增长率就在10%以下,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也是一个非常低的增长率。此后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由此可以得出判断,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已经实现了人口再生产从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模式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转变。

  人口增长迅速下降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通常的说法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30多年来我国少增长了3亿人左右。但很显然,现行以控制人口规模为主要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忽视。这主要包括:

  一是人口红利的迅速消失。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有关测算发现,201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1.5亿,年均增加1500万。但0到14岁的人口在2000年是2.89亿,目前减少到2.22亿,减少了6000万。由于新出生人口在快速减少,预计在2015年左右,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会变为零,而总的劳动年龄人口,约在此后的十年之内进入高峰后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口红利的消失,必然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从2000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1%左右。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

  三是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动态变动的过程。在总人口的性别比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的性别比差距略有下降。公报数据显示,如果以女性人口为100的话,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在绝对数方面,2000年男性比女性多3800万,2010年两性的差额缩小为3400万。但是如果从出生婴儿的性别比来看,男女性别失衡现象则要严重得多。联合国公布的有关资料表明,2002年,中国0~4岁人口组的性别比高达120.2,居全球之冠,比第二位的有着强烈性别偏好传统的韩国同年龄组人口性别比(110.7)高出9.5个百分点。而 “六普”统计公报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为118.06,农村地区该比例则要超过120。

  四是加大了人口管理的难度。这次普查发现,全国无户籍人员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这些无户籍的“黑人”,将给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和人口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国人都在忧虑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烦恼。但仅仅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余年后,我们突然发现人口由增长转为平衡甚至下降的“拐点”就近在眼前。有人预计,照此人口增长速度,中国人口世界第一的“桂冠”就将让位于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这还是小事,但人口红利的消失、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性别比的失衡,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和计划生育政策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的控制作用要显著得多,国内的实验(如山西翼城)和发达国家的经验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从这个角度出发,尽快改革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放开“二胎”规定就显得格外紧迫和必要。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要学会用市场调节的办法、而不能总是沉迷于运用强制的手段来抑制人口的发展。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李长安的微博

  李长安的其他专栏文章:

  李长安:下调油价“点刹”通胀预期

  李长安:城镇化面临驱动力不足挑战

  李长安:遏制“投资饥渴” 化解地方债务危机

  李长安: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才是主角

  李长安:富士康打响产业梯度转移“发令枪”

  李长安:农民工收入到底是高是低?

  李长安:将人口红利还给中西部

  李长安:“低素质”流动人口何罪之有?

  李长安:再问“区域经济规划热”

  李长安:必须刺破“城镇化泡沫”

  李长安:空置率折射地产泡沫

  李长安:警惕“后发劣势”陷阱

  李长安:消除就业歧视 实现持续增长

  李长安:警惕两股力量冲击粮价

  李长安:“菜篮子”为何堪忧?

  李长安:数据镜子里的西部大开发

  李长安:“民不富”导致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变

  李长安:工资上涨会不会加剧通胀

  李长安:转变发展方式核心是政府角色转变

  李长安:物价不是问题,收入才是!

  李长安:保障房救不了中国楼市

  李长安:疯狂的楼市和低迷的股市

  李长安:中国商品缘何贵过美国?

  李长安:警惕摩天大楼“魔咒”

  李长安:CPI变动牵动调控政策神经

  李长安:“就业难”对接“用工荒”

  李长安:调节收入分配不能只依赖个税改革

  李长安:提高就业质量是就业优先战略的核心

  李长安:减税是宏观调控的首选

  李长安:巨额外储是通胀之源

  李长安:“富豪移民”警示体制缺陷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

(责任编辑:时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 美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