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经过多年官场“投资”和“经营”,赌王刘学询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从一名下海经商的前后备干部、声名狼藉的赌王,成为组织上信得过的、有能力的新型干部
在戊戌年的波云诡谲中,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赌王刘学询的大
力资助下,积极谋取中央职务,却功败垂成,被一泡不合事宜的尿浇灭了(参阅本专栏上期《赌王“打伞”》)。张之洞自然失望至极,刘学询却还是大有收获的:在帮助张之洞跑官要官的过程中,这位一心想“扫天下”的赌王,在京城中积累了更多的资源。
刘学询在幕后为张之洞谋划,一如刘之前的任何动作,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而这一系列隐秘动作,之所以能被后人窥探一二,源自于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私函中的详细记录。
蔡金台是刘学询的同年进士,两人过从甚密。蔡曾担任翰林院编修、甘肃学政,在江西倡导成立了蚕丝学堂,但与不少官员一样,对康梁等改革“口水派”们极不相洽。李盛铎则是蔡的江西德化老乡,也是晚清风云人物之一。推动晚清政改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就是“五大臣”之一。此时,李盛铎正在日本担任公使,经常与蔡书信往来,沟通对时局的看法。
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信,对戊戌政变的内幕多有独家揭示,如今成了研究戊戌的重要资源。从其信中,也可得知,刘学询对政变的密谋有所知情,可见刘在中央机枢搜集情报的效率之高。
吊诡的是,刘学询作为政变后康梁被打倒的得益者之一,却一直与戊戌变法的干将、时任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交情匪浅。张荫桓留下的日记中,有两处与刘学询深谈及餐叙的记录,并对刘学询的“冠世之才”十分推崇,甚至有“才具非凡,而气足凌人,睥睨一切”的极高评价。
其实,张荫桓是个极为典型的“风派”人物。政变后,保守派要清算张荫桓,有人曾请李鸿章出面相保。李鸿章可算是张荫桓的官场恩公,但李拒绝了,并透露自己当年遭贬斥时,张在背后落井下石,对张的人品极为不齿。两年后,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央下令处决了正在新疆劳动改造的张荫桓,张因此成为因戊戌变法而丢了性命的第七人。张死后,刘学询买下了张家在北京东城锡拉胡同的房子,算是对故人家眷的变相资助。
刘学询的关系网十分绵密,兼收并蓄。除张之洞、张荫桓等之外,刘学询还与反康梁的御史杨崇伊关系极为密切。
杨是戊戌政变的第一功臣,正是他首先给慈禧太后上了密折,敦促太后立即训政。后世史家因此指称杨是保守派,其实这是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
从中央高层而言,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改革与保守的意识形态之争,在意识形态的表象下,其实是利益集团之争。有关慈禧太后的种种不堪说法,其实都是康梁流亡之后伪造的,梁启超在晚年对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叙述,明说了只是政治宣传的需要,不可作为信史。人们普遍以为戊戌政变的根子在于慈禧揽权,这是毫无常识的推断:即使慈禧权欲极重,她的权力基础也只能是“太后”这个身份;所谓“太后”,就是皇帝的妈,一旦自己儿子(即使养子)不是皇帝,她还能是“太后”吗?莫非她还能再收个养子?而如果不是太后,又不想、或不敢自己做女皇,那权力又从何来?只有维持并巩固光绪皇帝的地位,才最符合慈禧太后的根本利益,而她之所以出面发动“政变”,正是因为光绪皇帝的帝位因这场操切如同儿戏般的“变法”大大动摇了。这场“变法”,几乎将所有的官员,包括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改革实践者们,统统推向了对立面,弄得“官”怨沸腾。老佛爷再不出手,一旦他人发动政变,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等于是在森林大火蔓延之前,在自己身边先放火烧出一片空地,以免根本受损。政变之后,除了儿戏般的政治体制改革被喊停之外,其它几乎所有改革措施都没有废止(参阅雪珥改革史著作《国运1909》)。只有用“人性”这“一个中心”,以及“利益”和“权衡”这“两个基本点”去分析,而不是用表面的意识形态遁词,才可能看清楚戊戌年那层层迷雾。
杨崇伊对变法的发难,与其说是出于意识形态之争,不如说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杨崇伊实际上是李鸿章的亲信,他与李鸿章之子李经方是儿女亲家,而李鸿章与其它一大批改革的实践者一样,在号称“改革”的戊戌变法中一直冷眼旁观。
刘学询获得杨崇伊这支“笔杆子”的友情,对他日后的发展极为关键。
在杨崇伊的牵线下,刘学询结交了庆亲王奕劻,这是一把远比张之洞、甚至李鸿章更为可靠的保护伞。从皇族的远房亲戚成长为大清国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之能力、手腕、心性,堪称当世人杰。他是著名的贪官,甚至连当时的美国报纸都报道了他家“门房都设了收费站”了,但他与李鸿章一样,也是著名的改革实践者。但在政变之后到八国联军入侵之前,庆亲王的权力受到极大制约。
取代庆亲王影响力的,是端郡王载漪。戊戌变法激起了朝野上下对光绪皇帝的极度不满,为了平息众怒,保住光绪帝位,慈禧不得不同意为光绪立嗣——光绪的“天阉”(先天性无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选择的就是载漪的儿子溥儁,称为“大阿哥”。溥儁的生母、载漪的福晋(太太)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儿,因此,溥儁是慈禧太后的侄外孙。端郡王载漪的最得力帮手,就是刚毅。刚毅因为在“戊戌政变”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而官符如火,从礼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与端郡王载漪组成了类似日后“文革小组”般的新的领导核心,并在义和团运动中将自己的权力推向了顶点。
刘学询与刚毅的关系非同一般,自两人结识直到刚毅在八国联军入侵后失势,他一直是刘学询最有力的后台,直接帮助刘学询登上了政治舞台。为刘学询与刚毅牵线的,居然是内廷太监。相关史料虽未明言此太监姓名,估计应是权倾一时的李莲英,由此也可见赌王刘学询关系网之深、之密。刚毅对刘学询极为赏识,甚至将刘与张翼、李微庸并称“中国三人才”。
经过多年经营,到戊戌这一年,当自己的死对头康有为仓惶出逃时,赌王刘学询在大清官场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源,这令他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从一名下海经商的前后备干部、声名狼藉的赌王,成为组织上信得过的、有能力的新型干部。
翅膀已经够硬了,刘学询即将以政治人物的面貌振翅一飞。而他的第一幕,就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奉太后、皇帝的直接密令,携带密电码,出使日本,促成中日同盟。
这将是改变东亚和世界的一次秘密外交行动……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太平绅士;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中国改革史窥探者;著有《大东亚的沉没》(中华书局)、《绝版甲午》、《绝版恭亲王》(文汇出版社)、《国运1909》(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Email:snowswords@hotmail.com。本文系“《晚清富豪列传·沉默的赌王》”之十一。)
雪珥的其他专栏文章:
雪珥:紫禁城的鼾声(“帝国出轨”系列之十三)
雪珥:赌桌上的“组织部”(“晚清富豪列传·沉默的赌王”之四)
雪珥:赌王的“大炮圣人”(“晚清富豪列传·沉默的赌王”之六)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