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机构投资者群体,敢于放过近期最重要的政策倾向的定量分析,那么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在短线,确实是赌错了市场方向;二是他们还有着我们所无法理解或无从理解的其他利益所致。
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上周的评论(不买股票将坐失投资良机)是被读者
责备最多的一篇。我仔细看了看,确实是这样。不过,由于周五高收,上证指数终于接近突破2930-2950一线阻力位(到周一午盘为止,尽管周末美股大幅收低,上证仍能收于2985点,涨42点,颇有轧空的意味)。
再重新看上周的期指,会发现几个特征。
首先,中金所4月合约(1004合约),盘中已经接近“突破(前期的短顶)”,3319.6点(2月22日长阴当天的最高点位),这说明上周行情,多单一路持有,仍有不错的收益。
其次,主力仓位做多趋势明显。从成交来看,上周少民间机构现货属于加仓进场,。公募机构对于现货加仓力度稍弱一些。但据统计,3月6日股票型基金仓位约为87.7%,相对前1周的85.60%,股票型基金持股回升,有主动增仓倾向,仓位已经恢复到去年的高点附近。
其三,从盘口上看,个股热点,全线向暖(不仅是一个板块或两个板块的多头趋势)。
金融、地产、钢铁、消费,新经济和新兴产业,局部放量,多头略好(多空力量总体相当。主力并不主动判断方向,顺势操作态势明显)。
每当行情初起,都是一个容易看错、赌错的时段。是一个短线时点的“选择问题”。
而交易的量能(有成交量的现货价格)是很难骗人的,强就是强,弱就是弱。
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赌对价格趋势,但是任何人均应尽量赌对量能趋势。
事实上,上周一个意外的变量,来自商品期货,来自郑商所的期棉,3月3日突然“变调”(郑州商品交易所3月3日发布通知,决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仓单均可转换为郑商所仓单,这对投机性多头不利。),于午盘放量跌穿20日均线所致。
然而周五,期棉已经消化了部分新空,中线趋势,尚待观察。非此,股指会走得更强一些。
近期两会召开,其中楼市调控政策,是扩大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综合《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以及舆论综合,没看到更大的利空因素。市场热点在于金融、能源、建材。
对于股市与楼市两个市场,,在我看来,,尽管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运作方式,却有一个共性:皆为货币市场的“交易戴体”(其价格表现,完全视货币工具产品的价格而定,而不是相反)。
全面回顾最近8年行政及经济发展轨迹,不可否认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大幅度地转强。全社会劳动者收入以及各项劳动保障,均获得明显增长,明显进步。
问题在于,这些年来,财富积累与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并不是完全匹配得当的,分配差异实质性在增加。
由此分析市场,我相信住宅在短期内,仍是投资或投机资金的热点之一。
一位一线开发商的朋友曾告诉笔者,此前的房子确实是全卖掉了。只要价格不是特别“超越”,仅从市场角度分析,楼盘近年很少“积压”,也不存在很多人声称的“因价格过高”而难以“出货”的现象。
但是这位朋友也有很深的困惑,他认为近年来,快速上涨的房价拉大了早置业群体和晚置业群体的财富和负担差距,增加了待购群体购房的急迫性――但这并非楼市的病根所在。
“如果政府也从政治以及全社会的角度看待楼市,那么就会正视一个问题,为什么近年中国兴建的住房面积是过去40余年之和,人均住房面积、成套率和住房质量均有提升,但是消费者仍然牢骚满腹?”
“如果我们将香港楼市作为参照体制,那么,香港的地产业界的产业规模化时间周期,长达50年左右,其住房质量和资金运作管理,包括成本管理,均胜内地;,但如果只看香港人均住房面积,并不很高(早在2000年时,就被内地超越。很有可能2010年内地任何一个城市的住房人均面积均超香港甚远)。这就说明内地的楼市存在不均供给,而非总供给不足。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我们应当抱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我个人相信,近期会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其一,楼市的价格应当会出现稳步调整,空间可能不大,至少不会如前几年那样,有意疏离基本面,完全不考虑一般老百姓的感受。
其二,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以更多的经适房用地消化商品房开发中的“囤地”倾向。虽然长线而言,这将导致地价上涨而非下跌,我们仍然可以对地产板块,怀有一定的信心。我们希望在股市中,地产板块,具备相当的弹性,不要偏离市场的价格趋势太远。
当然了,以上两点,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内容。
住宅的价格,和股票的指数,也是“宝贵的资源”,是我们的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只要我们看得到其中存在着价值差异(比如权利差异、分配差异、资产结构差异和地区发展差异),就应当看得到这两个市场的现状,必须有所改变,然后继续发展。
可以说,楼市和股市,都远非其“问题本身”。
基于这种判断的,我个人意见,楼市的资金,近期不会大规模地流向股市,而是流向货币市场。
因此在市场中追逐,不论炒楼,还是炒股,我们均应当看好更长的时间周期。
近期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货币政策走向。作为两大重要的经济指标,股市与楼市,包括顺应经济发展周期的产业门类,一定会有相应的投资群体存在。
如果机构投资者群体,敢于放过近期最重要的政策倾向的定量分析,那么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在短线,确实是赌错了市场方向;二是他们还有着我们所无法理解或无从理解的其他利益所致。
(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万科周刊论坛笑谈股筋版主)
缥缈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