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央行的“一刀切”,或许根本就没有给它们实战的机会。具体到实战,银行到底提交多少准备金,才算是合适?是否必须跟着央行“自填目数”,一家上调,大家都上调?
有关围棋,说来非常有趣。
现在好像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各有各的棋院组织,各有各的“棋规”。一般赛事,哪国出资组织,就按哪国的规矩执行。早在多年以前,比如遇到“粘劫收后”这样“硬抢一目棋”的局面,有的规则判定“持劫”的一方必须自补,不占手数,相当于减掉所有“无目”的空点;也有规则规定,只要不是“同型再现(比如三劫循环”),可通过“实战解决”。“持劫”一方,如不粘劫,对方确实解消不了这个劫争(比如盘中存在“双活”可以作为劫材),那么这个不粘的劫争,就算关系到大块棋的死活,那也可以不粘。
后来我在网上下棋,看到早期网络上的各个版本,规则相当混乱。由于网络出现超时的可能性极大,有些玩家就利用“实战规则”,占取另一些玩家的便宜。收官之后,他继续在自己的空里下棋,你必须跟着他下,你不下,超时判负;你下,这时就会出现中国古代的“还棋头”的问题。因为每一块棋永远有2目你不能填满,对方如果是一块棋,你有4块棋,那么,你盘面多他3目棋,你也填不过他。
这种事出现的多了以后,也是通过“实战解决”。网站采用最多办法,就是在程序中规定,允许下出“空手”(过一手或数手,比如对方开始在已方的空里填目,那么你可以随便看着他填,不必跟着他继续填子)。
这个问题,说明博弈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只要有规则,就一定有漏洞。有漏洞,就一定有人利用这个漏洞来占便宜。但是,通过实战,往往可以解决很多理论争端。
事实上,在我看来,对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其实与围棋规则中的“填目”、“棋头”,属于同一性质的问题,也应当通过实战解决。
4月17日晚,央行宣布从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10次上调。
按照周小川的说法,“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上限,而是取决于条件,根据条件的变化,调整的力度和空间也会发生变化。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多年来的国际顺差因素,以及金融危机期间使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在需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二是其使用程度也取决于对准备金是否付息,很多国家对存款准备金不付息,但中国是付息的,因此影响的效果也不一样。”(《周小川:收紧货币政策将持续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不设限》)
事实上,现在股市中的机构,已经很少顾及货币政策的调整中的“数量工具”。
首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给出了今年的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原则:M2年增16%,所以,场内资金并不紧张;其次,深沪两市当前最重要的指标股,皆在低位(与境外相比,存在大约2成到3成的折价率),早已跌无可跌;其三,由于中金所的期指合约可对数量型工具,现在多空之间的实战问题,基本可以“实战解决”—— 实战才是试金石。
现在的问题出在场外,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央行的“一刀切”,或许根本就没有给它们实战的机会。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5%的历史高位,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700亿元。具体到实战,银行到底提交多少准备金,才算是合适?是否必须跟着央行“自填目数”,一家上调,大家都上调?或者说,只要央行为此“付息”,可以任意调控商业银行的存准率?回笼货币、紧缩银根的各种成本,社会成本与金融资源占用的成本,该算谁的(央行存在套利的可能)?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央行毕竟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负责任,但却能影响到银行股票的业绩,进而影响股价(股市是晴雨表,价格说明一切)。
相信央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是那句话,可以交给市场解决的问题,就应当交给市场解决。应当允许差别存准率存在,以促进行业的发展。
个人认为,落实温家宝总理有关“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的指示,其要点,在于“成本优先”,而非“数量优先”。
缥缈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