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空头过于强大,其他投机者担心场内套期保值筹码的增减比例,因而失去了交易的最重要的理由,此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
6月17日,中金所当月期指合约遭遇到巨量交割。当天,1106合约共有近万手持仓进入交割日,较历次合约超出一倍有余。其中,1106合约共计2597手持仓进入交割,创交割纪录;而1107合约尾盘的跳水,让我们再次看到当月合约中空头主力的完胜;1107合约报收至2888点,较上个交易日,跌幅1.49%。
1106合约,是一个跨季度的最长合约,时间跨度9个月,期间最高3870点(包括去年下半年的“上山虎行情”),最低2912点,波动区间达到958点。如果从去年的最高点向下一路持有空仓(合约面值为116万元),结算最高盈利可达28万元左右(扣除交易费)。如果考虑到期指保证金交易,那么,空头持仓的盈利比率,超过一倍以上。
对于1106合约的交割增量,我个人的观点,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6月合约的总体持仓量本身就很大,多空立场十分清楚。其中,“天然空头”与“天然多头”屡次同步加仓,持仓超过以往;
其次是5月和6月现货(股市)行情走势颇为反复,成交不畅,指数由强转弱。短期合约与隔月合约之间的价差不大,持仓可以,逃仓很难。在长达9个月的多空争夺中,空头最终胜出,是铁的事实;
其三则是大家对结算日之前央行“加准”的利空预期不足(大多以为利空,但不会真正破位),可见的结果就是“套保盘”与“套利盘”都是单向,机构完全“自锁”,指数由此失去交易目标,最终多头也失去了完成一轮新多行情的内在动力。
期货市场有个常识:在弱市中,现货持有者若想实现套保(套期保值),必将建仓空头,沽空期指,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天然空头”;相反,不参与大盘股和指标股的现货持有者,如怕踏空指标股的行情,则会建仓多头,做多期指,成为“天然多头”。
在已经公布的条例中,机构投资者目前只能进行套保操作。因此,股票现货市场的持仓者,按规定只有单向选择,这就导致期指合约中的空头集中度远远高于多头集中度。对多头主力而言,其风险在于合约到期之日的“安乐死”——“慢橹摇船捉醉鱼”,例如6月17日的“末日结算”。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不思改善,未来谁来做多?谁来当“天然空头”们的对手盘?
我的问题是,在一个纯交易品的交易市场,如果空方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种设计公平吗?
自上证自3000点一线持续破位以来,空方如入无人之境,这钱挣得是不是太轻松了?只是不知道,最终谁是埋单者。
相关报道称,继期货公司、券商、基金、QFII相继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市场后,信托公司也将获得“入场券”。看来,信托公司作为新增“允许参与期指”的机构,已成定局;问题是信托仍是套保机构,同属理论上的加空者;此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将加入这一单向加空的队列,这样一个完全“同构化”的“机构市场”,真能完成理想的套保交易吗?这就是当初建立上海中金所的初衷吗?
现货从来易跌难涨,未来不对机构的空单进行限行,期指也就无法成为独立的交易品种。由于空头过于强大,那么其他投机者担心场内套期保值筹码的增减比例,也就失去了交易的最重要的理由――“多头不死,跌势不止。”
这样的股指期货,大概就相当于沪深300现货的“T+D”——当沪深300现货,与大盘趋势总体相背离的时候,就失去期指所应当具备的“平准交易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
对于现货而言,向来就有跌市不言底的“股谚”,如果期指也无法显示“底”在何处,基本面、政策面也没有任何改善,大市仍将继续缩量交易。
(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万科周刊论坛笑谈股筋版主)
缥缈的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