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这一轮投资基金行业的衰退,如果引导得当,或能孕育出一批真正的市场化基金。这批新型基金,其规模不能很大,应当立足于绝对收益,立足于期现套利(跨市场对冲现货风险)、擅长逆周期类型的实战操作,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股票市场
基金行业半年报出齐;转融通板块开始发力;指数再下一城。如此弱市下,基金最近怎么了?
据研究机构统计:6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共亏掉基金持有人的资产权益,共计1254.33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亏损9.5亿元;基金公司上半年共收取管理费149.22亿元,同比略有增加;但基金持有权益人数却有相当的降幅,总户数同比减少了1140.99万户客户,减少比例为11.45%。
基民水深火热,基金衣食无忧。在周末的牌桌上,基金行业,成为众人的话题之一。
一位朋友对我说:我好无奈,眼看着一天天贬值的小钱,咱们基民,下一步往哪里去啊――难道说,内地真没有不亏钱的基金?(见本栏往届评论:《世上有没有不赔钱的基金?》)
我说:其实今年与去年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基民们懂得割肉,不再死杠了。总户数减少达到“8位数”,这在任何领域都是不能轻视的产业动向。由此,近期市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大盘或将陷入一段时间之内,无新多主力、无增量资金、无炒作题材的“三无”循环。这个时间,可能很短,但也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我的判断是:这一轮投资基金行业的衰退,如果引导得当,或能孕育出一批真正的市场化基金。这批新型基金,其规模不能很大,应当立足于绝对收益,立足于期现套利(跨市场对冲现货风险)、擅长逆周期类型的实战操作,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股票市场。
有人认为,引入“养老金投资计划”(如“401K”那样的设计),或能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但这必须是在一个经济总体处于上升阶段的周期之内。否则,养老金投资计划,或中国“401K”计划,也不能保证投资者的绝对收益。
以MPF(香港的养老金)账户为例,如果你从2005年1月开始,每月存2000港元,那么到今年上半年,本金总投入15.6万元,但账户权益总余额,现在是16万,小有“出头”,增益累计率,非常接近于“零增长”。
相比较,在同一投资周期之内,这一收益,远远低于香港投资者按月以港元直接兑换为人民币的汇率升水(港元金管价格与美元的之间硬汇率,可以直接对比港元在此期间的汇价贴水)。
如果大家长期关注基金行业和基金行业的发展,就会发现,未来行业的改革趋势,仍将是“国际化”与“市场化”这两大前景;更多的基金产品或将在近段时间之内,逐渐走向市场。对此,管理层也有一定的表态,比如近期开始逐步放宽新基金的发行审批,开始把注意力主要落实到对于基金行业违法违规人员的追究、问责。
2010年主要是以“多通道制”之下基金产品的发展,而2011年基金产品的设计,主要看点还是在于扩大跨市权限,通过期指交易,保护现货持仓--基金可以通过套保获取长期收益。
事实上,无论指数走高或走低,无论行业排名靠前靠后,基金业都必须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决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毁灭者。以今年上半年的“冠军基金”(南方隆元主题)为例,虽然取得了上半年6.89%的净值增长率,但这只基金的总体投资业绩,并不出众(大家看一下此基金的中长期投资权益曲线,就明白了)。
因为市场热点转换,基金不但能登上“半年业绩榜首”(比如南方隆元);而且,它还能改变一只基金的“属性”。
在港股市场的朋友圈内,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某公司的一支中国消费基金,前十大持仓中的前三名竟然是中移动、中石油和中银香港。问曰:啥时候这三位成了消费股了?答曰,一度确实是以消费股为前十大,谁知后来都“跌没了”,“掉到十以外”了。又问,为啥消费基金可以配这么多移动、石油、银行?答曰,基金经理自己觉得稳当,好歹不会输给指数太多。呵呵……
对此,难怪香港基民也很受伤,只能“以脚投票”了:万千烦恼,一抛了之!
(作者系资深市场人士,万科周刊论坛笑谈股筋版主)
缥缈其他专栏文章: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确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687。